第414章 晚上闲聊

  “你现在说出你参与了‘兖徐犯青州’的谋划,就不怕成公子怪罪你?”贾琮一脸奸笑,也不管蔡成就在旁边吃饭,完全能听得到。

  “你以为我不敢揭自己的丑?在临淄时,我就找成公子说了这事。你以为成公子为何会放过‘兖徐犯青州’的谋划之人?还不是都因为我。

  “因为此事一旦大白于天下,所有参与谋划之人,将会以‘朝堂重臣起兵破坏农耕’而遗臭万年。

  “毕竟这些朝堂重臣都为大汉出过策、流过汗,而且他们还代表着大汉的士族阶层,与其作对,还不如以宽恕待之,从而化解一些士族对新农体系的仇恨。”

  众人唏嘘不已。

  这成公子的胸怀如此之宽广,竟然因刘虞之言,便不再计较所有参与谋划之人。

  “可你为何此时说出来?”朱儁不能理解。

  这事不是应该烂在肚子里吗?

  “瞒不住的。哪怕成公子不追究‘兖徐犯青州’之事,天下读书人也必会对此事严查深挖。

  “现在成公子掌控朝堂,谁不想讨好成公子,从而博一个好前程呢?

  “所以,根本不需要成公子吩咐,就会有人去做此事。

  “如今又有了《汉报》,你们就看吧,很快就会有以此事为蓝本,向《汉报》投稿了。

  “而如果《汉报》不刊登,那些一门心思专营的读书人,不仅会继续公开此事,还会把污水泼向成公子,说成公子和朝堂重臣同流合污了。”

  刘虞笑得那叫一个苦涩。

  完了之后,他还无奈地说了一句:“此事最终会如何,恐怕连成公子都控制不了。”

  众人都深深地点了点头,对刘虞的话深以为然。

  荀彧笑了。“此事没那么复杂。真有人向《汉报》投稿的话,我来处理便是。”

  “文若有何策?”黄琬问道。

  “呵呵,让成公子发一篇对此事评价的文章便是。与其盖着,不如揭开。而那些想专营的读书人,要是真有本事,尽管参与科考好了。”

  “与其盖着,不如揭开?”刘虞低声念叨着这八他字。

  随后,他猛然抬头。“妙,文若妙计!”

  蔡成微微一笑,说道:“此事就按文若的办法处置。可刚才伯安公让大家猜那些三公九卿为何急着离开,大家猜的结果如何?”

  “他们和成公子待在一起,不习惯?”刘岱说道。

  然后,他马上就接着说道:“不对,不对,如果不想见成公子,就不会主动提出陪陛下出巡了。”

  “呵呵,他们怕了。”黄琬一副老奸巨猾的模样。

  “没错,他们怕了。我猜,他们可能急着商量如何劝陶谦投降吧?”贾琮言之凿凿。

  蔡成和荀彧惊呆了。

  这些人都不白给呀。

  刚刚,他们两人就在轻轻交流这个事。

  朱儁把护民军的强大军力、战力说了出来,必然让这些人心惊胆战。

  他们担心陶谦顽抗到底,从而最后扯出“兖徐犯青州”之事,从而连累他们及他们背后的家族。

  所以,蔡成和荀彧也推断出,他们去杨府,是急着商议如何劝降陶谦。

  其实,只要陶谦投降,蔡成真的不会计较这些事儿。

  毕竟当初刘虞对蔡成所说的内容,打动了蔡成。

  蔡成不想把大汉搞得腥风血雨。

  至于士族的反抗情绪,由时间来慢慢化解便是。

  蔡成的主要精力,要掌控汉洲,要应对全球的小冰河期。

  数百年的小冰河期,不仅是大汉民众困苦,整个北半球的各族民众,同样会生存艰难。

  这可是收拢民心、占据汉洲的大好时机。

  另外,在新的官吏集团没有成长起来前,至少朝廷和各州郡的高官,还是得仰仗士族之人。

  当然,如果士族真的顽固不化,蔡成也只能仿照唐末的黄巢,来个“我花开后百花杀”,直接把士族斩尽杀绝。

  只是那样做,会让大汉动荡很多年。按当前的发展速度,只要有动荡,就得不偿失。

  能稳住士族,就稳住吧。

  再怎么说,当前士族的总体力量,还是非常强大的。虽然还没有到隋唐时期门阀的力量,可也不容小觑。

  很快,大家就把话题重新回到了护民军的部署上了。

  这几天时间,荀彧和内阁大臣们,利用晚上休息的时间,把从蔡成从返回东莱开始,到进入京都为止的五年间,成公子的发展脉络、应对策略都理了个七七八八。

  要说这些人也真是厉害,竟然发现了蔡成一直都是在用阳谋和大势,来破解朝臣、士族们的阴谋。

  他们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成公子的策略,无解!

  起兵?成公子手上有的护民军,而且仅仅青州,随意就可以动员至少五十万兵力。

  而且,军事力量还是利用了先帝解禁“党锢”和不断给先帝献上青州贡品,用了足足三年多时间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