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襄阳、诸葛家
还是那句话,三国时期的世家大族,绝对不会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
像诸葛家,诸葛瑾被诸葛玄放到了江东,
小主,
诸葛玄的族侄诸葛诞,此时应该在兖州,最终会在曹魏手下当了高官。
至于诸葛亮,这位年纪尚小,诸葛玄目前还不知道将其安排到哪里。
仔细思考了一下,自己这位最聪慧的侄子,既然选择太平民团,那肯定是太平民团有独到之处,不妨顺其自然。
想通了这一茬,诸葛玄又心思通达了。
于是,周田在诸葛家继续充当仆人、厨子、马夫等工作角色。
只是诸葛家由一日两餐变成了一日三餐,诸葛家这几位主人,谁都没有想着再变回去。
今天中午,仍然是一笼菜包子。
发黑的包子出笼以后,周田毫不客气地拿出盘子,夹出6个来,然后挥挥手。
诸葛均就跑出去叫他二姐来端包子。
诸葛家吃饭,当然是有专门的地方,而周田作为名义上诸葛家的仆人,是自己到柴房里吃的。
解决完自己的包子,收拾完灶房以后,已经是将近下午1点了。
周田从柴房里拿出一本刊印的《千字文》《三字经》,坐在房檐下一边看,一边拿着木棍在地上写写画画。
这场景,诸葛玄早就见怪不怪了,也只是在周田出去采买的时候,对诸葛家两姐妹和诸葛均说道:"汝等且看,此等农夫,也知学习上进,尔等学业,更不应该懈怠。"
搞得已经将近20岁的诸葛大姐、17岁的诸葛二姐以及12岁的诸葛均,都有些不服气,但是极好的家教,也让他们没有去嘲笑周田。
只是今天饭后,本来是要午睡一会的诸葛玄,却心血来潮地走到周田身边,看着周田手上的那本字体大小一样、缺胳膊少腿的简体《千字文》,
忽然开口问道:"尔应该已经认全了这本书上的字,却如何每日仍要学习观看?"
周田暗暗责怪自己看得太投入,这么一个大活人到自己身边,竟然没有察觉!
不过,周田回答的倒也板正:"我家都督言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圣人的教诲。"
诸葛玄满意地捋了捋胡子:"孺子可教也。"
像是想起了什么,开口问道:"尔护民军中,所有士卒皆要学习文字耶?"
周田合上书本,站起身来,骄傲地回答道:"我家都督的规定:学不完《千字文》,不得升任团级以上军官;
学不完《三字经》,不得升任旅级以上军官。
若有战功实在需要升任,则给3个月的代理期,3个月内还没完成识字任务,不管你多大的战功,都给你撸下来!"
诸葛玄一听,心下大惊——这个时代,知识都是世家大族垄断的!
杨平这种强制让手下军兵学习文字的做法,那绝对是撬动了世家大族的统治根基。
如果杨平的军士识文字、懂算术,作为担任过佐官、主官的诸葛玄,可是知道:
天下之事,很多都是只要把普通人组织起来,就能完成的,根本就不需要多么高深的学问。
也就是说,杨平的太平民团,根本就不需要和世家大族合作,便能管理天下。
如果杨平军事实力够强,世家大族就真剩下杨平所说的那条路了:失败后去开拓八荒!
想到这里,诸葛玄也收起了心中的傲气,从房檐下提过一个马扎子,很不自在地坐下,
开始仔细地询问,杨平太平民团治下的施政方针。
可能是两个人的谈话,吸引了屋中的诸葛二姐。
诸葛二姐带着诸葛大姐和诸葛均站到了正堂的门口,看着两个人你问我答,不时辩论上两句的场景,竟然感觉毫无违和感。
只是这个讨论的场景没有持续多久,随着襄阳城东门方向,传来轰隆的一声震天巨响!
还在回答诸葛玄问题的周田,条件反射地站起身来,
周身气势凛然一变,从一个温和憨厚的青年,变成了一个杀气凛然、生人勿近的铁血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