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襄阳、诸葛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诸葛玄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于是,周田就以诸葛家旧仆的名义,住到了这个小院里。
诸葛家也算的上是大族,虽然近些年稍微有些没落,但诸葛玄也是以豫章太守的身份到襄阳的。
虽然家底浅薄,但好歹人家过的也是贵族的生活。
但是被杨平用一日三餐,炒、煎、炸、蒸、煮的手艺给喂刁了的周田,在当天吃了一顿诸葛二姐做的晚饭以后,就忍不住吐槽。
结果,诸葛二姐双手叉腰,眼睛一瞪:"汝一个白食的,安敢如此对主家不敬?"
看着泼辣的少女,周田只能憨厚地笑了笑。
不过,周田还真不是白吃食的,家里劈柴、担水的营生,自从周田来了以后,就被其接下了。
虽然自己住的是柴房,但周田好像有强迫症一样,把那个狭小的柴房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
即便是吃饭的时候,虽不是在一起吃饭,但这位一看就是庄稼汉出身的汉子,竟然比诸葛玄等人还讲究,饭前肯定要洗手,饭后还要漱口。
住了两天以后,周田实在是忍不住了,提议说,由自己来做饭吧——诸葛二姐的手艺实在是让人难以恭维。
顿顿要么煮小米粥,加点菜叶、撒点盐巴,
要么白米粥,再加点菜叶、撒点盐,无非是有的时候米放的多点,有的时候米放的少点,实在是没有滋味。
就连偶尔吃顿肉,也是把肉剁成肉糜放进粥里。
(这才是三国时期大部分人吃的东西,大部分都是粥。)
自从周田接手了厨房以后,诸葛玄等人发现,自己的伙食水平直线提高。
同样是菜,人家周田可不会给放进锅里一锅炖了,要么清水焯一下凉拌,要么就单独煮了。
做了几天以后,周田向诸葛二姐申请:"要不咱们把灶台给换了吧?"
诸葛二姐在询问了诸葛玄以后,同意了。
周田就按着印象中,杨平在汝南郡推广的大肚灶膛,给糊了一个节能灶土灶。
然后,周田申请由自己负责去采购粮、菜,诸葛玄也同意了。
于是,从五月初开始,诸葛玄家就能吃上炒菜了,不时能吃上一些新鲜玩意儿。
又过了几天,经过诸葛玄的观察,这位名叫周田的太平民团探子,对他们应该没有恶意,就默许了他的存在,允许12岁的诸葛均接触周田。
周田也算是走南闯北,见识甚广,再加上,当初和杨平在一起待了20多天,被杨平天南海北地给灌输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信息,
于是,周田在诸葛均眼里,就成了一个博学广闻的"周家阿兄"。
特别是,在周田买了几根竹子造了一个蒸笼以后,诸葛家的小院里,每天都得蒸上一笼包子。
刚开始,周田包包子的手法,生疏得让人无语,包出来的包子难堪至极,遭到了诸葛二姐的吐槽。
周田一句"嫌难看你来包呀",结果,诸葛二姐第一次就包出了标准的18褶小包子。
从此以后,包包子这个工作就交给了诸葛二姐。
大概是5月初十左右,因为太平民团在北方对南阳郡展开攻击,襄阳城内变得人心惶惶。
这时候,有诸葛玄交好的世家,邀请诸葛玄前去商议对策,结果,诸葛玄听到了一个让他震惊的消息。
只听某一位世家家主不屑地说道:"所谓太平民团、护民军,安能成事?
吾听闻,前些时候,太平民团的妖人杨平,任命了所谓的兴州州长——对,就是杨平那妖人,嫌弃汝南郡名字不够大气,将汝南郡改为了兴州,
任命了一个16岁小儿袁亮,担任兴州州长。
真不愧是贼寇窝里出来的,16岁的袁亮,竟然也给自己起了表字'孔明'。"
后边的话,诸葛玄就没有听进去了。
"孔明"——是他给诸葛亮取的字,诸葛亮去汝南郡前,只有自己和诸葛亮知道。
16岁,袁亮,字孔明......
诸葛玄失魂落魄地回到家中,一郡太守的气势,直接拿捏得满满的,厉声喝问周田:
"我家孔明是不是尔等逼迫,才做了所谓的兴州州长?!"
周田已经从潜伏在襄阳城内的其他军刺成员口中得知:都督已经开始打南阳郡了。
既然能让襄阳的世家知道,袁亮已经成了兴州州长,那就说明,都督的部署已经全部完成了。
于是,周田也很光棍地向诸葛玄承认了:诸葛亮早在20多天前,已经加入了太平民团,成了太平民团治下正四品的兴州州长。
心中的石头落地,诸葛玄也没有责问周田什么,毕竟在诸葛玄眼里,周田只是个小角色,只是奉诸葛亮之命回来保护自己的。
他更关心的是:诸葛亮加入太平民团这方争夺天下的势力,对诸葛家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