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粮票、扫盲、乱世用重典
emsp;曹昂一听,这杨平虽然让自己写信,还说什么都可以写,但最后还要自己审查,再让别人誊抄,这自己还做什么猫腻?!
但是却也恭敬地应声道:"是。"
心中却恶趣味的决定:我一定要把这里所看到的,包括你太平民团的施政方针、军队的作战编制全给你写上,我就不信你这杨都督这些也能让我给送回去。
曹昂回到座位后,在场的众人,也就剩护民军军法司司正牛壮,没有进行汇报了。
本来,牛壮应该是在第一批进行汇报的,但杨平特意让他压轴出场,最后汇报。
牛壮这近一个月,一直在南部衡山(大别山)区,跟着刘辟这个向导,一窝一窝地“请”流民出山,但本职工作却没有忘记。
前天晚上刚回来,杨平就给他进行了通风,表示要给牛壮加加担子。
中军帐中,身形已经极为精壮的牛壮,也不再瓮声瓮气,而是用比旁人稍大的嗓门汇报道:
"禀报都督,自上月中旬起,我等率部随刘辟南下,期间,收复衡山流民中有声望的陈三脚、滚地龙、破涧虎等七股势力。
在这些有名望的首领带领下,共迁出衡山中20多万隐匿流民。
7日前,我等在天柱峰附近,将逃亡的刘辟团团围住,刘辟跳崖而亡,余者尽数投降。
同时,有齐峰左司马在义阳县地区,安置出山的流民甚是周全。
正如陈兰司正所说,至3天前,太平民团治下百姓,已经全部完成分田到户工作。"
这一段,是牛壮代替齐峰的汇报。这两位一个雄壮,一个瘦弱的司马,关系很好。
比如说前天晚上,牛壮就向杨平告状说道:"那个齐峰,是一点没把都督的话听进心里,每天只睡不到两个时辰。
我进山将近一个月了,出山以后发现,他比以前更瘦了,真怕一阵风就能把他吹走!"
听着是在埋怨,实际上是在为齐峰表功。
杨平知道后,于是派出了自己身边的两个亲卫,带上了自己刚刚制出来的钙片、猴版的鱼肝油,以及从地主坞堡搜集的一些蜂蜜、补品,和自己制作的精盐,
让这两个亲卫贴身护卫齐峰,保证他一天必须在床上躺上4个时辰。
杨平可不想让如此忠心能干的手下,跟诸葛亮一样,最后活活给累死了!
当时想起诸葛亮,杨平还往西南方向看了一眼——此时的诸葛亮,应该已经随着他叔叔诸葛玄来到了襄阳吧。
就是不知道这位将近2000年来,中国人一提到丞相就会想到的诸葛亮,能不能认同自己太平民团的理念,加入进来。
只是杨平不知道,他想念的诸葛丞相,此时已经进了太平民团治下。这就是后话了。
牛壮最后汇报的,就是他的本职工作——军法。
因为护民军不仅制订了严格的军事纪律,而且还把这些军事纪律融入到《护民军团行军曲》中。
新兵考核的其中一项,就是能够熟练地唱完护民军团行军曲,并解释其中的意思。
护民军的军纪算是已经超过了这个时代了。
但怎么说呢?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更不用说几万人的护民军了。
但是有违反军纪的军卒,那真正是做到了军法无情——牛壮处理起来绝不手软,甭管这是谁的亲兵、谁的亲戚,丝毫不讲情面。
这也是杨平最满意的地方。
最后牛壮才汇报道:"禀报都督,目前按照您的选址,我太平民团治下共建了108个亭。
昨日都督向属下提及,要属下从军中挑选一批铁面无私者,到这些亭里充当亭长,暂时以军法执行辖地内的司法工作。
属下已经根据都督的提示,做了一份计划。"
说着,便将一张写满如蚯蚓爬的一般字体的报告,递给了杨平。
拥有过目不忘技能的杨平,只是大眼一扫,就知道自己这位3个多月前还大字不识一个的手下,是真的用功了。
于是,杨平就向在场的众人解释道:"我太平民团治下的司法工作,不会由各县的县令负责。
毕竟,诸位的工作,已经相当繁杂忙碌了。
而且,乱世用重典!
暂时,太平民团治下将以二到五个乡,根据人口和面积设置一个亭,亭长负责维护这几个乡内的治安、以及司法工作。
同时,每个亭也将是商部供销处的所在地,
同时,每个亭还将是太平民团行政府下设的驿站所在地。
本都督决定,任命牛壮为护民军右司马,主管太平民团治下司法工作,在天下太平后,再将司法工作进行移交。
众位可有意见?"
在场众人,也就曹昂隐隐感觉到有些不对,
其他人一听"乱世用重典",这不很正常嘛——用军法管理百姓们,任命一位护民军右司马负责此事,有何不可?
于是纷纷起身回应道:"我等一切听从都督吩咐。"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