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杨平,你底裤被扒了!

  杨平带着亲卫在城墙上巡视一周,给轮值守城的士兵们加油打气。

  重点是东城墙和南城墙,这两面城墙分别由后备二旅和后备一旅驻守,这两个旅相比于主力的步兵一旅和步兵二旅,战斗力稍弱些。

  但东、南两面估计不会是曹军主攻方向。

  下了城墙后,杨平坐着架子车,神色自若地巡视了驻扎在城东和城西的预备一旅和预备二旅。

  这两个旅相比于后备旅,战斗力更弱一些,被杨平当做预备队使用。

  最后,杨平巡查了由陈姓老妇人管理的后勤营。

  返回临颍县衙后,走进卧室,杨平开始一件件脱去身上的装备:

  首先是直径两尺半(近60厘米)的竹制毡帽,头顶有一个直径一尺的铸铁圆顶,整个毡帽具有不错的防护力,重达七八斤;

  随后取下胸前直径两尺的铸铁圆盘,重量也有五六斤;

  接着是精工细作的一副竹甲,竹片排列极为紧密,重约两斤;

  脱掉外面的麻衣和丝绸衣后,里面是一副用铜环制成的锁子甲,重约七八斤。

  怕死的杨平,搞出的这套复合装备,防护力可是不弱,正面硬扛强弩近距离攻击是没问题的,等于是给他加了一条命!

  脱掉内层的皮裘后,只穿丝绸内衣的杨平躺到床上盖上被子,疲惫得不想睁眼。

  回想他穿越过来时,这具身体瘦得只剩骨头,体重也就八十多斤。经过这一个多月科学合理的营养补充和循序渐进的锻炼,体质有所增强,体重增加到了近百斤。

  但顶着二十多斤的重物在城墙上跑了十来里,还是差点把他累虚脱。

  杨平醒来时天色将黑。吃过晚饭后,他在县衙内召集各旅旅长召开例行会议。

  驻守城墙的四位旅长黄正、马河、齐峰、王五向杨平汇报:"士兵们士气正旺,城防工作没有任何漏洞。"

  两个预备旅的旅长郑春、何冬表示:"预备旅正在按照都督的要求进行列队训练。

  在一日三餐的加持下,士兵训练得很努力。若守城之战需要预备旅出力,随时都能拉上城墙战斗。"

  杨平对六位旅长的工作表示认同,不吝夸奖道:"诸位皆将军之才也!"

  最后是护民军团司马钟矛对城内工作做总结汇报:

  "禀报都督,经过两天的整顿,我们拆掉了临颍县城内所有金属物品,在县衙南侧建起了铁匠工坊。我们尽量在五天之内,将这些金属制品按照都督交给我们的草图制成武器装备。

  另外,需要拆除的房屋我们已经做好规划。拆除后的木材、砖石等所有能用得上的物品,都将制作成守城工具。

  城内的排水系统已经疏通完毕。从今天开始对城内卫生进行清理,我们设置了二百多个茅厕,保证卫生。

  同时开始灭杀城内的老鼠,一切都按照都督要求做好防疫准备。

  我们在四个城门后,修建了半圆形高墙充作瓮城,还在瓮城外围修筑了街垒,即使城门被曹军攻破,我军仍有办法将其赶出城去。

  我们在东西南北四门后百步位置建立了四个临时医疗站,可以处理轻伤。

  在县衙前建立了功能齐全的医务站,有5个屠夫和两个手艺极好的老绣娘,再加上五坛子烈酒,我敢说,这世上就没有比我军更好的医疗条件了!

  另外,我们在城中开垦了一百多亩菜园,从坞堡里带来的菜苗和菜籽都已种下。过上几天,我军就不缺蔬菜食用了。

  另外,我们已经挖了数十个大坑,开始养地龙(蚯蚓)了,按都督所说,多吃地龙,可治夜盲症。

  等天黑后,后备一旅将派一团兵士秘密出南门,到颍河岸边放置竹笼。在明日天亮前收回竹笼,估计将有不错的渔获……"

  林林总总,钟矛这位军团司马把后勤工作做得相当出色,得到了杨平的夸赞。

  ……

  这一夜相安无事。

  在天亮前,在禁卫团200余壮汉的护卫下,镇守城南的警备一旅派出人员,把几里外颍河岸边下放的100多个大型竹制鱼笼收了回来,竟然得到了2000多斤的渔获。

  南门这边的动静,被曹军斥候紧急报告到了大营。

  曹操和众将也想不明白城内的守军在干什么?

  于是就命令斥候们,“紧盯临颍城内的一举一动。”

  被这个消息惊醒,曹操也不睡了,起身带着曹昂巡视城寨。

  一路上,不厌其烦地给曹昂仔细讲解着如何安营扎寨、如何安排部队轮值守卫……讲的精细无比,毫不藏私。曹昂学习的也十分认真,真是一幅和谐的画面。

  曹军主力驻扎在临颍城北3里外,并在城东3里外和城西3里外各设置了一个小寨,呈品字型把临颍城夹在中间。

  曹操问曹昂为什么如此布置?曹昂的回答得到了曹操和诸将的赞同:

  "攻城之战,围三缺一,予敌生路,则守军必无死战之心。

  临颍城南三、五里乃颍河,河上有桥贯通南北。我军未驻兵城南,未占颍河之桥,此为示敌生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