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712:难念的经【求月票】

口中的“大公子”自然就是吴贤的嫡长子。吴贤是在正室夫人连续生下两个儿子之后,才允许其他侧室有孩子。本意是杜绝嫡庶相争,谁知道两个嫡子就闹腾不止。

  文士道:“他似乎想来找你。”

  只是在原地徘徊了许久也没有来。

  赵奉忍不住攒眉,本就严肃的脸看着更加板正,半晌才道:“可知大公子来意?”

  文士随口道:“不知道,但不用问也知道,定是来找你拿主意,跟你拉拉近乎。”

  赵奉闻言脑仁儿都大。

  这个世道的人,成家立业都早。

  吴贤尚在强盛之年,两个嫡子就老大不小了。二人虽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但脾性天差地别。年长的性格偏内敛,不太爱吭声,年少的活脱脱就是少时的吴贤翻版。

  次子在修炼方面有些天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很能吃苦,又喜欢学那些游侠做派,仗剑行侠,乐善好施,接济苦难。他跟身边的人,不论贵贱都能轻轻松松打成一团。某一次听说某地有匪患扰民,一人提剑,招呼几个友人就直奔老巢,为民除害。

  最后提着匪首的脑袋和一身的伤回来,吴贤听闻此事,不仅没有大怒,反而哈哈大笑,跟身边的人戏言此子有他少时之风。

  反观长子就没这么出色了。

  他在文道没什么悟性,无法修炼文气,体质偏弱,修炼多年也只是堪堪凝聚武胆。在他兄弟能杀得恶匪哭爹喊娘的年纪,他才是二等上造。论实力,连比他年纪小的庶子都打不过。性格方面也不出彩,除了占个长子名分,哪儿哪儿都比不上他的亲弟弟。

  长子反应也有些慢。

  待他意识到身边人都喜欢弟弟而对他不满的时候,他弟弟已经成了团宠。天海派系大多都是吴贤少时就聚拢过来的,看着二公子就像是看到主公年少的时候,自然偏爱。

  在大多人都看好二公子的时候,赵奉几个倒是更加看好大公子。没旁的原因,只是很朴素的想法,庶民奋斗一辈子的家业都给大儿子。赵奉出身底层,见到的都是如此,自然他的选择也如此。哪怕其他儿子更会讨人喜欢,但不遵守规则容易引兄弟不和。

  只是秦礼他们不喜欢介入主公的家事,不曾站队。赵奉也知道其中利害,可他不太好避开,因为他名义上是大公子教授武学的老师。学生亲近老师,天经地义的事情。

  想到这个便宜徒弟,赵奉也是心疼。

  他曾暗示大公子不要在意外界的风声和态度,他占着嫡又占着长,具备礼法优势,慌什么慌?至于吴贤偏爱次子,哪个父母不喜欢像自己的孩子?偏心一些也是正常。

  可这孩子不知道哪根筋不对,根本听不进赵奉的话,反而日渐嫉妒亲弟弟,随着年纪渐长,也多了些小动作。这些小动作搁在大公子看来很隐蔽,但在吴贤看来却是透明的。他希望儿子们能兄友弟恭,互相团结互助。大儿子的行为,称得上“气量狭小”。

  如此这般,自然更加不喜欢。

  赵奉叹气道:“再怎么拉近乎……那也是主公的家事,哪轮得到外人指指点点?”

  更何况赵奉这两年也不好过。

  跟他走得近,于大公子没啥好处。

  文士:“内宅不稳,乱象之始。”

  主公的两个儿子早就不是懵懂稚童,已经到了野心滋长的年纪,吴贤却在这种问题上拎不清楚,也不怕生乱?文士有种隐约的预感,吴贤可能在这个问题上跌个大跟头!

  赵奉嘀咕:“没这么严重吧?”

  文士但笑不语。

  二人又坐着歇了一会儿,聊聊天,东扯西扯,难得的放松精神。直到文士喝光了一盏茶,赵奉刚要将煮沸的新水从小炉提起来,却见文士扭头看向帐篷门帘的方向。

  赵奉问道:“有人来了?”

  文士在他的营帐下了言灵,他不刻意查探是不知道外头情况的。文士将刀扇扇柄往腰侧一插,起身:“是啊,咱就不打扰了。”

  说着抬手将言灵撤下来。

  他将门帘掀开一角,出了营帐,示意在外头徘徊等待的人进去:“方才与大义闲聊险些忘了时辰,咱手里还有些事情没处理完。大公子可是久等了?大义就在里头呢。”

  少年脸色泛黄,神思不宁。

  听到文士的话才骤然回过神来。

  他急忙给文士回了一礼,待文士离去才鼓足勇气进入赵奉营帐。还不待赵奉开口,他先哀哀地唤了一声“老师”,给赵奉行了一个大礼。吓得赵奉险些将手中茶碗摔了。

  忙道:“大公子这是作甚?”

  大公子不肯起,但架不住赵奉力气大,面色哀戚道:“老师,你救学生一救吧!”

  赵奉一听,顿时正颜厉色。

  “大公子这是说的什么浑话?”

  大公子道:“有人要害学生。”

  赵奉:“若有歹人,当告知主公。”

  有危险不找家长找他,让主公怎么想?

  大公子干涩的双眼又要涌出泪意来,咬牙道:“要害学生的人是二弟啊,学生如何告诉阿父?阿父一向不听这些的,只会呵斥学生……学生实在是无法了,才找老师。”

  赵奉一听脸色都要绿了。

  愈发怀疑大公子的脑子怎么长的。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