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6章 中低轨道通信

/>   因此,几乎在张维永话音刚落的时候,他就继续问道:

  “但Ka波段除了在自由空间传播过程中受损耗比较严重以外,大气层中的水凝物以及大气湍流都会对信号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并且中低轨道也意味着信号在传输过程中需要经过不止一次中继,这种多跳网络又会进一步降低数据流的可靠性,怎么保证实现你们目标当中的低延迟和高容量?”

  然而,面对貌似愈发咄咄逼人的问题,本来有些拘谨郭林却突然表现得放松了下来——

  卫星领域的东西,自己或许了解不多。

  但要问起多跳网络的事情,那他可就不困了:

  “沈总,关于多中继节点带来的高传输延迟和低传输速率的问题,我们电科系统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已经和航空动力集团方面合作,基本开发出了以网络编码技术为核心的一套完整解决方案,并且分别通过地面车辆、平流层飞艇和预警机三种平台进行过测试,结果是相比传统网络的吞吐量增加了一个数量级。”

  “虽然在大气层内肯定没办法完全还原轨道空间的工作环境,但至少在原理上,完全可以满足四跳以内无中心通信网络的应用需求……”

  而在听到这个回答之后,沈俊荣的表情也跟着微微变了变。

  他过去也曾当过国防科工委副主任,虽然早已离职,但对于原科工委下属的这些系统总归还是有些了解。

  航空系统,并不以通信领域见长。

  要说能在这方面整出什么连他都不知道的大活……

  沈俊荣很快就想到了一个答案。

  “航空动力集团……”

  他右手轻轻敲打着沙发扶手:

  “是常浩南同志他们?”

  显然,这个名字,还是有一定分量的。

  “没错。”

  郭林赶紧点头:

  “实际上,依托常总这项技术,我们已经成功开发出了一套战区级别的通信指挥系统,所以才会进一步考虑在天基平台上进行测试。”

  虽然不是一个系统内的项目,但沈俊荣对于新型数据链的事情倒也有所耳闻。

  这个时候,郭林又紧跟着补充了一句:

  “其实这个项目的主要部分之前都是常总本人亲自负责的,只不过现在他正忙着新型号立项的工作,所以才把后续测试任务委托到了我们这边……”

  诸多因素凑在一起,终于让沈俊荣心里的天平开始逐渐倾斜。

  当然,兹事体大。

  该走的流程还是少不了:

  “你们尽快把相关技术方案整合成一份报告,这件事……需要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讨论之后才能决定。”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