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章 涡扇10的产能分配



  歼10配套的HTY5在极限弹射速度方面稍逊于HTY8,但至少也算是中规中矩的三代弹射座椅。

  而大型飞机,比如轰6,情况就不太乐观了。

  甚至还维持着机组成员向下弹射的“光荣传统”。

  所以确如周书万所说,在这方面任重而道远。

  就在二人刚准备结束闲聊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声音从常浩南身后传来。

  听起来还有些熟悉。

  “常总。”

  常浩南回过头。

  发现是刘高卓。

  十一号工程的总指挥。

  虽然跟常浩南的接触不如负责生产的何明那么多,但彼此之间也算是老熟人了。

  “您这也是被请过来……当答辩评审?”

  按照规定,研究生的答辩委员会中必须有来自其它单位的成员。

  就像常浩南博士论文答辩时,就请来了袁相垭和钱老。

  “主要是来开会,顺便当个评委。”

  说话间,刘高卓也注意到了正在常浩南对面的周书万:

  “诶,好像就是给他来当评审……”

  紧接着又把目光移到常浩南身上:

  “你们……”

  “同学,是同学……”

  “……”

  一番解释之后,刘高卓总算理解了二人之间颇有些复杂的关系。

  “对了常总,有件事情,等会答辩结束之后,我想跟您单独说一下。”

  在走进对面的会议室之前,刘高卓凑到常浩南旁边低声说道。

  后者一愣,旋即点了点头:

  “可以。”

  “不过我这可能时间得长点,你下午四点钟到计算中心找我好了。”

  ……

  栗亚波答辩的过程,堪称一帆风顺。

  并没有发生常浩南替他舌战群儒的情况——

  要是连这点小场面都搞不定,常浩南当初也不可能把他招进来。

  不过,这可就苦了跟栗亚波同组的另外几个人。

  尤其是其中两个同样准备深造的。

  搁在平常,遇到尖锐一点的问题,老师还敢站出来帮着讲两句。

  而现在这个场面……

  三个院士,一个校长,再加一个常浩南。

  瑟瑟发抖.jpg

  总结起来就是——

  答辩答辩,只答不辩,一旦提问,疯狂道歉……

  当然,最后还是都给过了。

  毕竟……

  卡本科生毕业,那简直不是个人。

  而且京航的学生,再怎么划水也还是有个底线的,没有特别天怒人怨的情况出现。

  整个答辩流程结束之后,常浩南先是让唐林天把王元广和黄云伯二人送到了火炬集团的小食堂,而自己则单独回了趟办公室。

  刘高卓正如约等在那里。

  “刘总,您白天说的事情是……”

  二人在两张沙发上分别落座,常浩南开门见山地问道。

  “常总,是这样。”

  刘高卓解释道:

  “按照空军的需求,结合十一号工程改进项目的推进情况,我们准备向空军先期交付6架试生产批次的歼11B战斗机进行小批量领先使用。”

  “那这是好事啊。”

  常浩南给对方填了杯水:

  “无论是飞机本身,还是我们的动力,空军愿意接受小批量试用的话,进度都会快上很多。”

  刘高卓一手端着杯子,另一只手有些难为情地理了理头发:

  “主要是……我们厂想要尽量赶在今年年底之前把这批飞机交出去,但黎明那边的同志表示,到12月份之前,涡扇10A发动机最多只能提供6台,您看这……”

  常浩南懂了。

  这是来跟自己要产能的。

  因为十号工程和十一号工程同时在推进,而两边都需要涡扇10作为动力,导致原本就不太高的产能更加捉襟见肘。

  尤其进入2000年之后,歼10A又一口气新造了03和04两架单座,以及05一架双座原型机,再算上备份,对涡扇10B的需求量一下就提上去了。

  分给A型号的产能自然随之降低。

  “唉……”

 &ems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