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2章 到底哪个学部的院士?

/>
  “常教授,我们原则上支持你的建议,当然最后的结果还是要由科学院方面决定……”

  “……”

  又是一番客套之后,这次是常浩南主动结束了通话。

  “杨院士,这么多学部都在争,您就没有也跟着努努力的打算?”

  袁相垭重新抬起头:

  “毕竟常教授虽然成果多而且涉猎范围广,但是能公开大书特书的,反而还是这次。”

  “而且,后年可就又要开国际数学家大会了,咱们京城本来就在召开地点的候选项里面,再经过这次的事情,那基本上就是板上钉钉,这菲奖恐怕也……”

  他没把话说的太直白。

  但也足够了。

  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召开地点是全世界各大城市轮班的。

  佩雷尔曼所在的莫斯科早在1966年就已经开过了,不会被纳入候选项里面。

  这么一来,京城相比于另外三个竞争对手——马德里、班加罗尔和汉城,显然都有巨大优势。

  而另一方面,常浩南和佩雷尔曼的菲奖也几乎无可争议。

  从现在到2002年还有两年,时间方面的缓冲也足够。

  所以……

  极大概率的情况是,第一次在华夏土地上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就会给一名华夏本土学者颁发菲尔兹奖。

  这绝对是影响力爆炸的事情。

  也是对于数学物理学部的巨大利好——

  菲尔兹奖诶。

  盖章了好吧!

  这还不算我们的人?

  “袁教授,这你可要想好。”

  杨玏并没有马上回答袁相垭的问题,而是露出一个似笑非笑的表情看向后者:

  “不管常教授进哪个学部,绝对都是要插队的。”

  “所以他要是过来,那你可就要再往后排一排了……”

  最近一些年,袁相垭在晋院士这件事上,还是付出了不少功夫的。

  无论学术上还是人脉上。

  为此还跟几名条件类似的候选者闹出过一些矛盾。

  这事大家虽然不会明说,但肯定都看在眼里。

  更何况是作为院长的杨玏了。

  “……”

  突然被问到如此直白的问题,袁相垭一时间也有点不知道怎么回答。

  大概半分钟之后,才总算组织好语言:

  “我今年才40,还算……”

  他本来想说自己还算年轻,等得起,不差个三年五年的。

  但转念一想好像常浩南更离谱,哪怕按照2003年算也才28……

  所以只好跳过了这一段:

  “不管怎么说,如果常教授能到咱们学部,对于华夏数学界的每个人来说,包括我,也包括那几个人在内都是大好事。”

  “这点利害关系,我还是分得清的。”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