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柴薪之争

  床弩杀伤力惊人,往往能洞穿铁盾。汉军盾牌外围固上铁皮,内部以实木打造,作为明晃晃靶子,自是损失惨惨。

  董卓见势不妙,随即加紧时间打造铁盾,虽勉强抵抗,强劲余力自盾面传来,直教其心肺受损。

  士兵即便没有留下刀伤血痕,但也失去了一定战斗力。

  武临察觉汉军用意,床弩箭矛打造不易,立即叫停发射床弩。

  巨石从天而降,携带巨大冲击力,能打击后方士卒,却攻击范围颇小,难建功绩。

  汉军接连涌了上来,武临军沉着应对,各类刀剑长矛齐出。

  两军打得不可开交,军事由新兵,战斗力极弱,一方是消耗对方士兵,一方是为了历练士卒。

  只见城外全是攒动人头,口中大声咆哮,似乎利用大吼大叫驱赶恐惧。

  这些攻城士兵皆无盔甲,缺少护甲,往往一点擦伤就会惊恐退却。

  两军相互对射,各有损伤,占据地理优势,又有弓弩便利,战损率在一比五左右。

  城中物资充沛,早就拆除多余民屋石墙,柴薪囤积极多,何况西面还有一片树林。

  此山林本属于城中世家私有地,古达山林一旦被出售给他人,就会严禁百姓私自砍伐。

  所以在古代,寒冬都能带走许多人性命,各朱门大户温暖如春,皆是诸多必需品被垄断导致。

  黄邵发现床弩、投石暂停,汉军弓弩绵延而至,瞬间怒火中天,正欲问责。

  得知是武临命令,来不及擦拭沾满血污脸庞,卷起衣袖摸了一把,匆忙前往告见。

  黄邵面色模糊,看不清是愤怒还是激动,说道:

  “将军巡查战况,属下未能远迎,还望恕罪。

  汉军攻势凶猛,我方大多隶属新军,人数又少,伤亡极大,还望将军下午时分,派兵支援。”

  武临听其言论恳切,难以辨别其中真假,但所言不虚,现在还能维持住战线,却也有询问为何停止弓弩支援之事情。

  黄邵拱手做礼,双手向前伸直交替,弯着腰,头很低,看不见样貌。

  武临也不生气,淡淡说道:“汉军人多势众,是我军三倍有余,但每日耗费巨大粮草、柴火。

  冬日大雪封路,积累半尺以上,车马难行,力求速攻,此番不过是消耗我军储备。

  我军半部分属于新兵,急需战火淬炼,俗话说百炼成钢,有些伤亡实属正常。

  汉军攻城不过是掩人耳目,其真实目的,却是利用死亡打破我军言论,想必此刻,汉军中离心离德,军心晃荡。

  战争不仅仅出现在战场上,还有暗中较量,我军并非是为了杀敌,而是为了收拢民心,便于之后稳固通知。”

  黄邵闻言恍然大悟,极为佩服将军之深谋远虑,心中却非常疑惑,

  问道:“将军,汉军出兵平叛,若是损兵折将,不计较伤亡,如何能实现战略目标,克敌制胜?”

  武临笑道:“放弃杀伤力极大武器,即是让汉军误以为仓禀空虚,也是给士兵增加临战对敌机会。

  若是每次战斗都依赖武器便利,面对悍不畏死精锐士卒,一旦被突破防线,必将会不占自溃。

  何况床弩制造复杂,工匠冶铁技术落后,缺少铁矿,终于用完之时。

  届时,我们士兵由依靠什么抵御敌军,战士是战争基础构成,唯一铸造一支铁军,才能应对任何恶劣状况。”

  黄邵默然不语,暗中琢磨其中深意,他顺着武临眼见看去。

  只见烽火连天,硝烟四起,人群奔涌,死尸遍地,兵器破损且散落一地,数千支箭矛悚然插在地上,极为骇人。

  汉军攻势勇猛,持续了一个半时辰,依旧没有停歇可能。

  又见守城士卒躲闪不及,接连中箭哀嚎,两人均是无言摇头,这些新兵不知躲在城垛中,一边防御,一边反击。

  两人相视一眼,黄邵面露羞愧之色,武临安慰道:

  “黄司马坚持片刻即可,中午时分会令崔贺、胡达接替。”

  黄邵领命离去,只听其呵斥道:

  “注意躲避敌军攻击,放箭时要保护好自己,敌人爬上了不要露出身体,利用长矛刺落即可。”

  董卓、曹操、李儒三人远在后方,立于一处雪堆处,骑在战马上冷冷注视战场。

  董卓笑道:

  “叛军弓弩停止投放了,料想库存所剩不多了,城下铺满上万具尸体,定能令士兵看清叛军真实样子。

  黄巾军口口声称为天下百姓请命,这番残忍屠戮,也不过是些道貌岸然之辈。”

  曹操面露思索之色,谨慎说道:

  “我观敌军所放箭弩,前前后后发射几十轮,每次有上百根。

  突然停止使用,怕是存留有余,又铸造一月之久,恐怕不止眼前这些。

  叛军首领狡诈如狐,应该是看出我军意图,企图保存更多箭矢,应对之后大战。”

  董卓不置可否,并未认同,显然是十分不悦,因为对方当众损其颜面。

  其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