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周主退兵齐主乱 晋州坚守战云悬
emsp;可这夸吕就是个反复无常的人,北周皇帝心里一直不踏实,这才决定让太子去西边走一趟。
他还让大将军王轨、宫正宇文孝伯跟着太子一起去。
太子宇文赟哪懂什么兵法谋略啊,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身边那些宫尹郑译、王端等人,仗着太子的宠爱,根本不把军法当回事儿。
一行人好不容易到了伏俟城。
可这夸吕早有防备,把城外的百姓和财物都转移了,城外一个人影都看不到。
王轨一看这情况,心里直犯愁,敌情不明,这仗可不好打,不如早点全军撤回。
于是,王轨就对太子说:“殿下,这吐谷浑人早有准备,咱们在这儿耗着也不是个办法,不如早点回去,免得中了他们的埋伏。”
太子宇文赟一听,正合他意,高兴得赶紧下令往东返回。
这一趟下来,连个敌人的影子都没见着,更别说抢掠点东西了。
北周皇帝知道后,气得不行,把太子宇文赟狠狠地责备了一番。
王轨见状,赶忙把军中的情况详细地跟皇帝说了一遍,还当面弹劾郑译、王端等人违反军法。
皇帝一听,火冒三丈,拿起棍子就打了太子宇文赟几十下,还把郑译等人的名字从官职名单里划掉了。
这事儿过去没多久,皇帝又要东征。
太子宇文赟心里痒痒,又把郑译等人召了回来。
有人劝他:“殿下,之前就是因为他们,您才挨了打,怎么还把他们召回来呢?”
太子宇文赟满不在乎地说:“我就喜欢和他们在一起,管那么多干啥。”
就这样,郑译等人又回到了太子身边,依旧像以前一样被太子宠信。
周主初次伐齐,是在周建德四年秋间。
那一年,秋风瑟瑟,吹不散战场上弥漫的硝烟。
周主邕雄心勃勃,欲一举荡平北齐,却不想中途出了岔子。
行军途中,他突然染上疹疾,浑身难受,行动受限。
无奈之下,只能眼睁睁看着那唾手可得的胜利溜走,未能荡平逋寇,只能悻悻而归。
时光匆匆,转瞬到了建德五年冬季,也就是齐主纬武平七年。
这一年,寒风凛冽,仿佛也在预示着一场大战的来临。
周主邕重议伐齐,心中那团未灭的火焰再度熊熊燃烧。
他召来群臣,神色庄重,目光坚定,大声说道:“朕去岁行军,不幸染上疹疾,这才让那齐寇逃过一劫。
可朕前次深入齐境,对他们的情况可是看得真真儿的。
你们瞧瞧,他们行兵打仗,简直如同儿戏一般,毫无章法。
再听听朝堂之上,那叫一个混乱不堪,群小横行霸道,百姓们苦不堪言,整日里哀声载道,朝不保夕。
这可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好机会啊,若不抓住,日后定会后悔莫及。”
顿了顿,周主邕接着说道:“若还像往年那样,只在河外出军,不过是拍拍敌人的后背,根本掐不住他们的喉咙。
晋州,那可是高氏的根本之地,向来是重镇。
咱们要是去攻打,他们必定会派兵来援。
到那时,咱们严阵以待,定能战胜敌军,再乘势杀入,直捣他们的巢穴,灭齐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儿!”
然而,诸将听闻,却多有难色。
有人小声嘀咕:“陛下,这齐军虽看似不堪一击,可毕竟也有一定实力,贸然深入,恐有不测啊。”
周主邕一听,顿时勃然大怒,猛地一拍桌子,大声喝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谁要是敢阻挠我军出征,朕定以军法从事!”
瞧瞧,这英武之主,关键时候就得靠独断专行,才能成就大事。
说干就干,周主邕当即下令。
他命越王盛、杞公亮、随公杨坚,分率右三军;谯王俭、大将军宝泰、广化公邱崇,分率左三军;
齐王宪、陈王纯为前军,依次出发。
那场面,旌旗招展,战马嘶鸣,士兵们个个精神抖擞,士气高昂。
周主邕则留太子居守,自己亲自督率各军,浩浩荡荡地朝着晋州进发。
一路上,或守或攻,部署得井井有条。
大军从汾曲一路行至晋州城下,将晋州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周军士兵们日夜攻打,喊杀声震天动地,城中的齐军被困得焦头烂额,窘急万分。
这天夜里,齐行台左丞侯子钦和晋州刺史崔景嵩,趁着夜色,偷偷摸摸地来到周军营帐。
他们满脸惶恐,见到周大将军王轨。
他们扑通一声就跪下了,带着哭腔说道:“将军,我们实在是不想再为那昏庸的齐主卖命了,我们愿暗地通款,乞降周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