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张岛主和韩营长

  李俊本来在岱山岛上占岛为王,将这个小岛上的厢军杀了个干净。

  现在岛上已经是人去楼空,岱山岛的南面还有一个更大的昌国岛。

  杨元嗣知道南宋之所以能够硬抗金国和蒙古二百多年,海外贸易带来的国库收入占了很大一部分。

  现在朝廷对海上贸易还不太重视,可是他却知道大航海时代有多么波澜壮阔,要提前布局。

  杨元嗣早就跟童贯商议,讨要了一个御武校尉,团练副使的职位。

  这职位只是从八品,对于童贯来说属于连正眼也瞧不上。

  他告诉杨元嗣如果想抬举六品以下的武官,自己走枢密院的程序就行。

  杨元嗣心中感叹,表面上对童贯感恩戴德。

  张顺听说自己莫名其妙成了朝廷命官,自然也是激动莫名。

  他跪着对元嗣说道:“小人不看重这个官职,看重的是哥哥的情意,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杨元嗣急忙将他扶了起来,嘱咐他要用心训练水军,将来肯定用得上。

  张顺本来就是个河盗,这下真是专业对口了。

  毕竟张团练的身份可比张寨主的身份好用多了,加上他本来就颇有家资,这下更不缺搞钱的手段了。

  杨元嗣不愿掺和杭州城内的鸡飞狗跳,他将神武军的军营也搬到了城外。

  韩世忠在杭州城里待了一年,现在多少是有些后悔,只是当着梁红玉的面不敢发作。

  现在看左右四下无人,对杨元嗣说道:“请主人给小人一个营的兵力做先锋,我先去将桐庐拿下。”

  杨元嗣知道他一个营能拿下桐庐纯粹就是吹牛逼,就是想早早过一把带兵的瘾。

  刘十三笑道:“韩哥儿,你要是一个营能够将桐庐拿下,大哥你也给我一个营,我能占了汴梁。”

  杨景川急忙劝道:“不要胡说八道!”

  杨元嗣不说话,只是摆弄着手里的长槊,新换的槊杆怎么用都是不顺手,不知道是哪里出问题了。

  他心里早就有了想法,转头对韩世忠说道:“你也不用在这里吹牛,军中无戏言,是要立军令状的。”

  “我先给你三百人马做先锋,去桐庐哨探,不可轻举妄动。”

  韩世忠被说中了心思也不尴尬,欢天喜地的拿着令箭去了。

  杨元嗣也定了主意,进城找童贯商议。

  童枢密心情大好,正在欣赏歌舞,方貌的宫女和妃嫔有六百多人。

  其中姿色最出色的早就被瓜分殆尽,童贯自己都收了十几个,剩下的全当营妓。

  杨元嗣对这些是不感兴趣的,这种事当然也没有人来强迫他。

  大宋的将领们永远是记吃不记打,上次的教训过去了还不到半年,这就又开始在战场上享受生活了。

  杨元嗣直截了当的对童贯说他今要去打桐庐,童贯面有难色,摸着胡子不说话。

  现在对于揣摩人心,杨元嗣也已经是个老手了。

  童贯现在最在意的是杭州的财货,方腊总共就剩了这几个城,拿下是早晚的事情。

  所以如果让他现在就出了杭州城进剿叛逆,童枢密肯定是不愿意的。

  他看着童贯的脸色,继续说道:“恩相总揽全局,不可轻动,只求给我三万兵马,加上登州本部,帮源洞贼寇手到擒来!”

  童贯听了这话才高兴起来,立即升帐点兵,派了刘镇和刘光世领本部兵马随杨元嗣出征。

  现在杨元嗣的官职在这三人当中反而是最高的了,也是这次出征的主帅。

  杨元嗣知道刘光世本事不大,跟着他的那个王禀还算可以一用。

  刘镇这个老上司也就算是中规中矩吧,杨元嗣看重的是他们手底下的兵马。

  江南的雨季马上就要到来了,禁军多数都是北方人。

  现在的医疗条件可比不了二十一世纪,有可能一场疟疾就能使部队减员大半。

  所以杨元嗣打算在雨季来临之前,彻底扫清帮源洞里的方腊军残余。

  宋军大部出征,这次走的全部都是陆路,鲁达带着骑兵做前锋。

  宋江、卢进义率领着本部骑兵作为前卫开路。

  杨景川和刘十三护着元嗣做中军,中间夹着陶宗旺带领的巢车攻城部队,后面刘光世和刘镇作为后卫。

  这一路上所有的农夫行人看见宋军不时夹道欢迎,或者木然的看着大军经过,或者四散逃离。

  鲁达前锋游骑前出十几里哨探,也没有发现什么敌军。

  大军晓行夜宿,过了五天才赶到桐庐,斥候却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韩世忠已经攻下了桐庐!

  这下不光是其他人吃惊,就连杨元嗣也几乎不敢相信,毕竟韩世忠只有不到三百人,还踏马没有攻城器械。

  杨元嗣急忙将那个斥候叫到眼前,仔细询问他桐庐之战的经过。

  原来宋江他们从桐庐撤军之后,方腊军中只有一个叫作高胜的大将主持局面。

  其他人听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