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巨寇田虎

  汴梁的大街上还是如同往日一样热闹繁华,只是多了很多巡检兵丁。

  这些人与其说是巡检,还不如说是市井流氓。

  他们穿着青衣,歪戴着黑色幞头,一路调笑着街上的年轻小娘,一路顺手拿着摊贩的吃食。

  杨元嗣叹了一口气,依靠这群东西能查出城内方腊的探子是不用指望了。

  那群巡检看到杨元嗣一行人却跟猫见了老鼠一样,躲着墙根溜走了。

  元嗣这六人除了花荣,身高都在八尺开外,加上秦雷腰间还挂着长刀,一看就是禁军里的人。

  不但那些巡检害怕,也引的路人纷纷侧目。

  特别是那游街的小娘子,纷纷向元嗣张望,搔首弄姿不一而足。

  几人到了丰和楼,秦雷是常客,那小二见了急忙给他们安排了一个雅间。

  秦雷胡乱点了一桌子菜,七八坛子眉寿酒,众人放肆畅饮。

  酒过三巡,杨元嗣开口问道:“几位兄弟是否知道我这次为何回京?”

  秦雷说道:“我看杨兄你也是小题大做了,方腊一介草寇罢了,不值得如此看重。”

  杨元嗣叹了一口气,秦雷算是禁军中战力最顶尖了。

  他都如此轻视方腊,更不用说别人了。

  杨元嗣沉声说道:“你们可曾听说过邓元觉的名声?”

  秦雷和秦风都摇了摇头,林冲却若有所思的说道:“杨兄说的可是「疯魔神僧」?”

  “那家伙倒是个秃驴,至于什么神僧我却不知道他还有这个外号。”

  “不过他身手高超,跟我也只在伯仲之间,一百招之内我也没有稳胜他的把握。”

  二秦脸上变了颜色,他们知道杨元嗣这句话的分量,如此人物都在方腊麾下,那还真轻视不得。

  杨元嗣又问道:“朱仙镇大营是谁在镇守?”

  林冲回道:“这个小弟却是清楚,是高太尉的族弟高纪,这厮居说病了,已经月余没有来点卯。”

  本来殿帅府规定,各营的指挥使要五天来殿帅府点卯一次,面见太尉汇报军情。

  这高纪是高俅本家,纨绔子弟而已,殿帅府一月能来两次就不错了。

  所以不管他是真病假病,也没人在乎。

  杨元嗣心想高纪这样的人绝对不会反叛,朱仙镇大营里肯定发生了什么变故。

  不过现在多说也无益,贸然行动反而会打草惊蛇。

  现在方腊的阴谋还没有开始实行,元嗣也在等自己的骑兵到来。

  只要登州的三千骑兵到了,加上禁军的配合,未必就不能胜过方腊。

  杨元嗣心中一动,问道:“林兄弟这个银枪班在哪里当值?”

  林冲笑道:“小弟的银枪班和金枪班都是官家的宿卫,很是有几条好汉在里面,不像禁军,专挑那相貌好的银样镴枪头。”

  秦雷听了顿时心中不悦,瞪了林冲一眼。

  林冲知道自己失言,急忙自罚一杯赔罪。

  杨元嗣知道林冲说的是对的,太祖时期大宋禁军打遍天下无敌手,确实是一支劲旅。

  到了徽宗的时候,虽然人数号称八十万,兵员良莠不齐,混吃等死的占多数。

  其中甚至有很多出色的匠人、艺人等等,除了打仗基本什么人才都有。

  汴梁禁军却又走了另一个极端,禁军再也不看武艺高低,专挑那外貌高大威武的入军。

  杨元嗣心里感叹,这踏马又不是选仪仗队,这个样的军队有战斗力就怪了。

  酒过三巡,杨元嗣举杯道:“我有一问,还希望兄弟们说实话。”

  众人不知道他为什么突然如此严肃,所有眼光都集中在他身上。

  “现在禁军中能达到西军水准的有多少人?”

  秦雷低头思考了一下,说道:“天子的宿卫班直有六七百人,我兄弟二人五百骑兵,龙卫军苗傅武艺高超,也有一千五百精骑。”

  “神卫军有五千铁甲军,指挥使刘正彦武力超群,有万夫不当之勇,这些人战力是远超西军的。”

  杨元嗣心中暗暗盘算,跟他的预期差不多。

  “不要嫌弃我啰嗦,兄弟们上阵的时候一定要万分小心,方腊的确不容小觑。”

  此时酒桌上的气氛已经添了一份沉重,花荣笑道:“主人拿着破虏压阵,我等上阵又有何惧?”

  众人哄堂大笑,尽欢而散。

  杨元嗣知道了方腊军驻地,盘算着怎么也要去探查一番,又计算自己的骑兵还有多长时间才能到达汴梁。

  一直到了三更天才迷迷糊糊的睡了过去。

  第二天还没等他醒,就听见外面人声鼎沸,房门咚咚作响,原来是华容在敲门。

  杨元嗣急忙起床穿衣出门,他抬眼望去,只见汴梁城北一股浓烟冲天而起。

  杨元嗣带着花荣和鲁达急忙赶到了枢密院。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