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江南第一
杨元嗣策马而出,将李重山挡在身后,取了破虏弓在手。
李重山一脸不服气,也将弓摘了下来,冲到最前面用尽力气放出一箭。
他的箭法由杨元嗣教导,已经远超于常人,不过这速度极快的一箭却被方腊军那将领轻轻一下就拨到一边去。
杨元嗣放眼看去,觉得画面诡异又好笑。
那方腊军的将领是个和尚,身躯庞大,腰间还挂了四五个血迹未干的人头。
他后面的骑兵也全是光头,一片光头在阳光下闪耀。
刘光世的亲卫已经只剩了不到十人,还在不断的减员。
那胖和尚杀起人来如砍瓜切菜一般,眼看就要追上刘光世。
杨元嗣一连发了五箭,射中四人一马,唯独没有射中那胖和尚。
那胖和尚本来也想将杨元嗣的箭拨开,却想不到箭矢的力量如此之大。
只是稍微改变了一下方向,却射中了后面紧跟着的战马。
战马脖子中箭,哀嚎一声跪在地上,将马上的骑士也甩了下来。
胖和尚吃了一惊,将缰绳一勒,坐下马仿佛通人性一般,人力而起,停了下来。
后面的骑士动作也很快,几乎同时停在一条线上。
从这点就能看出来,这是一支十分精锐,训练有素的骑兵
刘光世趁着这个机会才摆脱了追击,逃到了杨元嗣阵中。
他的兜鍪早就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披头散发,身上还插着三支箭,非常狼狈。
刘光世大声对杨元嗣喊道:“指挥使大意不得,那和尚是邓元觉!”
杨元嗣点了点头,又向邓元觉看去。
这邓元觉的形象倒是和杨元嗣脑海中的鲁智深很像。
一个光头留着戒疤,身材胖大,满脸络腮胡子。
不过他手里却并没有水磨禅杖,而是提着一根熟铜棍,一看重量就不轻。
邓元觉也打量着着杨元嗣,双方相隔不到五十步。
杨元嗣的侍卫们举着“杨”字大旗,又是这个箭法和相貌,邓元觉也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他将熟铜棍插在地下,朗声道:“对面的可是杨无敌?”
杨元嗣笑道:“国师过奖了,在下正是杨元嗣,不敢称无敌。”
邓元觉心里暗自赞叹,越是看着平和的人,越是深不可测。
彼时双方各有不到百骑,人数相当,谁也不敢贸然出击。
邓元觉心里恨不得将杨元嗣生吞活剥,不过他为人处事沉稳谨慎,从来不打无把握的仗。
但是杨元嗣与他有杀弟之仇,邓元觉实在是忍耐不得。
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上前坦然说道:“久闻杨无敌武艺天下第一,贫僧仰慕已久,可否在阵前请教一二?”
这里就能看出邓元觉的奸诈,世人所知杨元嗣最厉害的是箭术。
他提出两军阵前单挑,凭借的是枪刀硬实力,弓箭反而是其次了。
这种就是阳谋,要是杨元嗣拒绝的话,对于自己的自信心和士气都是巨大的打击。
连李重山都看出来这家伙不怀好意,悄悄说道:“父亲,这秃驴不怀好意,咱们走吧。”
杨元嗣如何不知邓元觉的意图?
他担心的是自己旁边杨信、鲁达、景川都不在,没有人掠阵。
至于这个什么邓元觉,不会比卢进义还厉害,他倒是不害怕。
杨元嗣的武艺现在虽然说还不能稳胜卢进义,不过性命相搏的话,他有绝对的信心干掉卢员外。
这个时代的武人还讲究招式,杨元嗣却习惯于用最直接狠辣的手段解决问题。
他最熟悉的武术是杨家枪法,和景川练的一模一样。
不过在外人看来,他们两个的枪法相似的地方实在是不多。
同样的枪法,不同的人用出来,威力也是不同。
杨元嗣握了握手中的长枪,拱手道:“杨谋也久闻法师手段,今天正好领教!”
邓元觉听了心下大喜,他纵横江南十几年未遇敌手,也有绝对的信心将杨元嗣阵斩。
二人策马出阵,在两军阵前的空地上厮杀起来。
等一交手,两人才发现原来都小看了对手。
杨元嗣天生神力,不论跟谁比拼力量他从来没有输过。
这次长枪跟邓元觉的熟铜棍相碰,竟然震的他虎口微微发麻。
邓元觉的感觉更震惊,竟然有人能够硬接他的熟铜棍,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情况。
二人都收起轻视之心,小心交手了五十多回合不分胜败。
杨元嗣还从来没有跟一个敌人缠斗如此长的时间。
他这人遇强则强,腹中一股气提了上来,越战越勇。
邓元觉毕竟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