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沙门岛

  这个刘参军是知州王师中的人,赵良嗣走的时候就嘱咐王师中,一定要注意迎接杨元嗣一行人。

  王知州也是官场老油条,知道这其中必须深意,他派了个老成的刘参军守在港口,想不到还是让王虞侯抢了先。

  杨元嗣可不知道自己变成了抢手货,看他们两个快要吵起来了,急忙上前制止,说道:“各位且听我说一句。”

  刘参军和王虞侯停止了争吵,两人都看着他,等待下文。

  杨元嗣说道:“我看不如这样,听说登州城南有座羽山驿,我这里人马众多,还是先住到驿馆里为好。”

  “等安顿好了再去拜访王知州和呼延节度使,二位看这样可好?”

  刘参军思考了一下,说道:“还是杨统制想的妥当。”

  他转身急匆匆的回去跟知州汇报了。

  王虞侯却满脸堆笑,说道:“下官给您带路。”

  他一直送到了羽山驿才恋恋不舍的回头而去。

  羽山驿算不得一个大驿,好在房子宽敞。

  驿丞是个四十多的黑脸汉子,叫赵四,看着这么多的人马发了愁。

  他本来就是个小驿,离登州又不远,来的人也不多,急切间上哪里去找那么些草料吃食。

  但是这个杨统制又是个重要的任务,现在左右为难。

  杨元嗣拿出了一百两银子,笑道:“赵驿丞不必担心,我在这里也住不了多长时间,你暂且拿这些去采办粮草。”

  赵四听了大喜,千恩万谢去了。

  当天下午,王知州又派人送了请柬,请杨元嗣去府衙赴宴。

  等杨元嗣赶到的时候才发现呼延庆也已经在坐了。

  看来这两个人肯定是达成了什么协议,二人都笑脸相迎。

  杨元嗣现在在大宋还没有任何品级,看他二人年龄都比较大,上前作了个揖。

  二人急忙起身,口里喊着请坐。

  杨元嗣算是见识到了大宋官员的圆滑世故,他们二人看似非常热情真挚。

  其实相当于什么也没说,都是在套元嗣的话。

  杨元嗣也不是初出茅庐的土匪寨主了,满脸堆笑陪着敷衍。

  一场宴席吃的一团和气,三人依依惜别,好似相见恨晚。

  最后王知州才说了几句有用的话,嘱咐刘参军给杨元嗣调拨钱粮。

  刘十三和景川在外面胡乱也吃了一些饭食。

  刘十三抱怨道:“凭什么给我吃的和阿哥不一样?我也要酒喝。”

  景川笑着说道:“这大宋可不比渤海,规矩多了去了,你要慢慢适应。”

  登州城里没有宵禁,现在已经是戌时,街上还是热闹非凡。

  杨元嗣看刘十三闷闷不乐,笑道:“我听说这登州城内有座万花楼,不知道阿弟感不感兴趣?”

  刘十三嘴都要咧到耳朵根了,马上就要拉着景川同去。

  景川摆了摆手,刘十三手舞足蹈的去了。

  现在城门已关,杨元嗣手里有知州的手札,守门军卒急忙放行。

  二人骑马走在驿道上,景川对杨元嗣说道:“阿哥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杨元嗣知道他心思缜密,自己之后身边也要有个人能商量事情,十三弟看来是靠不上了。

  景川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格越发显的稳重,再过几年肯定有独当一面了的能力。

  羽山驿骑马不到一刻钟就可以赶到。

  赵四看元嗣还没有赶回来,一直在门口等候,居然还在碳炉子上热了一壶茶。

  元嗣甚至有一些感动,看着这个身材高大却因为长期弯腰而显的有些拘谨的身影,邀请他过来坐下喝茶。

  赵四心中也有感慨,自己二十多年来接待的官员哪个不是鼻孔朝天,恨不得榨干驿站的每一分例供。

  还从来没有一个人像元嗣这样随和,最重要的是居然还自己出银钱。

  只是不知道这个官人出于什么原因,居然对沙门岛感兴趣。

  杨元嗣确实是对沙门岛感兴趣,确切的说是对沙门岛上的人感兴趣。

  宋朝官员最害怕的就是刺配沙门岛,只要到了这里,十成的人起码有八成要丢掉性命。

  大宋朝对于文官最包容,他们即使犯了重罪也很少有人被刺配千里。

  能到沙门岛来的人,无疑都是犯了重罪,这些人通常有两个特点。

  第一是心狠手黑胆大,做的都是大案子,第二是没有什么靠山。

  杨元嗣觉得这里面肯定有他需要的人,大宋对于这样的人有一个统一的称呼:绿林好汉。

  杨元嗣需要壮大自己的力量,组织自己的军队。

  良家子弟是最好的兵源,但是至少现在,大宋军人还被称为贼配军,正经人是不会参军的。

  况且连岳飞的岳家军前身都是收编了反叛的山寨贼寇,然后才整编成军。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