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8章 蜀地风云
集响应!此乃顺天应人之举!大势所趋,沛然莫御!”
在杨国忠舌灿莲花、威逼(不断强调裴徽和黄巢的威胁近在咫尺,蜀地孤悬难保)利诱(泼天富贵,青史留名)的轮番轰炸之下,加上手中那卷“密诏”和端坐在行宫深处那个“正统皇子”李玢这两张看似无可辩驳的王牌,蜀中官员和豪强们本就不甚坚固的心理防线,终于被彻底冲垮、粉碎!
王嵩第一个起身。
他动作有些迟缓,带着老人的颤巍巍,但眼神却异常锐利。
他离席,走到大厅中央,对着杨国忠手中高举的“密诏”,也对着杨国忠本人,深深拜倒在地,额头几乎触及冰凉的金砖。
他的声音带着激动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刻意为之的颤抖:“臣王嵩,世受皇恩,愿效犬马之劳,肝脑涂地!誓死追随延王殿下,辅佐杨相,讨逆勤王,光复大唐!重振乾坤!”
他这一拜,沉重而清晰,如同推倒了第一块关键的多米诺骨牌。
李晟内心挣扎如沸。
理智在尖叫危险,但现实冰冷如刀。
他看着周围那些平日里或矜持、或傲慢的同僚和豪强,此刻在王嵩的带领下,如同被无形的线牵引,纷纷离席下拜,黑压压跪倒一片。
他感受到杨国忠那冰冷如实质的目光,如同毒蛇的信子,牢牢锁定在自己身上。
那目光在问:你,是友是敌?他深知,此刻若不表态,恐怕无法活着走出这个灯火辉煌的修罗场。
他猛地闭上眼,再睁开时,只剩下冰冷的决绝。
他重重地单膝跪地,铁甲撞击金砖发出沉闷的响声,抱拳沉声道:“末将李晟,愿听杨相调遣!讨逆护驾,万死不辞!”
声音低沉有力,却掩不住深处那一丝屈从和巨大的无奈。
他跪下的不是杨国忠,是那卷明黄的绢帛和那抹刺目的朱红。
“愿追随延王殿下!愿听杨相号令!讨逆勤王!光复大唐!”
“臣等附议!”
“誓死效忠!”
效忠之声此起彼伏,如同潮水般淹没了大厅,带着狂热、恐惧、投机和随波逐流。
黑压压的人群匍匐在杨国忠脚下,灯光将他们的影子拉得扭曲变形,投射在华丽的地毯和墙壁上,如同群魔乱舞。
杨国忠看着脚下匍匐的人群,紫袍下的胸膛剧烈起伏着,眼中闪过一丝狂喜和如释重负,但更多的是冰冷的算计和一种掌控一切的满足感。
成了!这关键的第一步,他赌赢了!毒蜘蛛的网,终于牢牢罩住了蜀地!
……
成都府,这座西南重镇,迅速被纳入杨国忠的绝对掌控之中,俨然成了一个以“延王监国”为名的新“小朝廷”雏形。
政令以“监国令旨”的形式从行宫发出,比昔日长安的圣旨传达得还要迅疾、还要不容置疑。
行宫门口车马如龙,各地官员络绎不绝,一派虚假的“中兴”繁忙。
李晟等将领被“委以重任”,李晟甚至被加封了一个“讨逆先锋使”的虚衔。
然而,他们身边很快就被安插了杨国忠的心腹亲信担任“监军”或“副将”,名为协助,实为监视。
蜀军被紧急整编,打散重组,大量中低级军官被撤换,掺入杨国忠带来的少量精锐亲兵作为骨干和眼线。
校场上日夜喧嚣,操练声震天,军官的呵斥声伴随着皮鞭的脆响。
打造兵甲的工匠营炉火熊熊,映红了半边夜空,叮叮当当的锻打声昼夜不息,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铁腥味、焦炭味和工匠们的汗臭味。
巨大的粮仓被强行打开,囤积的蜀米、盐铁被源源不断征调出来。杨国忠以“讨逆军需”的名义,向各大世家“借”粮,实则是摊派勒索。
王嵩等人虽心中肉痛,更有被当肥羊宰割的不快,但想到杨国忠许诺的“未来回报”,也只能咬牙认下,只是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霾。
行宫正殿被匆忙布置成临时朝堂。
明黄的帷幕挂起,粗糙赶制的仪仗排列两旁,象征皇权的金瓜钺斧在灯光下闪着冷硬的光。
殿内弥漫着新漆和木料的味道,掩盖不住仓促和简陋。
行宫深处,一间被严密看守、窗户都用厚帘遮住的偏殿内,李玢如同一个精美而脆弱的提线木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被几名面无表情、孔武有力的宦官强行套上了一件连夜赶制出来的明黄袍服。那袍服的尺寸略不合身,肩膀有些紧,下摆又稍长,金线绣制的粗糙龙纹在昏暗的烛光下显得僵硬而诡异。
烛光摇曳,映照着李玢苍白得近乎透明的脸。
他眼神空洞地望着前方虚无的一点,昔日长安梨园听曲、曲江宴游的繁华景象如同破碎的琉璃,在他脑中纷乱闪现,最终被马嵬驿的鲜血和刀光取代,又被眼前这冰冷的囚笼彻底冻结。
华服包裹着他年轻却已显单薄的身体,非但不能增添半分威严,反而更衬出他的无助与脆弱。
那点被杨国忠强行灌输、如同风中残烛般的“天命所归”的虚火,早已在现实的残酷和杨国忠那无处不在的、严厉如刀的目光下彻底熄灭。
他感觉自己像个精致的囚徒,比在马嵬驿时更加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