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陛下,不可

  巍峨的金銮殿宛若九天神阙,高耸的只能使人仰望。

  九尺玉台夯实的地基,历经地龙翻身,也未见丝毫破损。

  瞧着小太监们有条不紊地打扫着零星掉落的瓦片,唐辰首次生出还是当个大官好的念头。

  不为别的,最起码入宫后,可以直接进入大殿里议事,省得站在殿外吹冷风。

  即便惊蛰已过,大地回暖。

  可北方的风依旧夹杂着几分料峭春寒,吹的人心惶惶。

  而且大殿完全四门大开,里面喊打喊杀的声音,时不时便传到他的耳中,更让他有些惴惴不安。

  他是完全不理解那些人的脑回路,都地震天灾了,不去抢险救灾,不去讨论灾民安置,怎么只揪住一个少年王爷调了个百人队的事不放?

  还是说,福王背着他派捉刀卫,偷偷偷了他们这些人老母亲的小衣了,才使得他们这么生气?

  “咱家明确警告过你,你闹归闹,但不准给福王殿下惹麻烦,这便是你的承诺?”

  孟忠阴恻恻的话音,像幽魂呻吟般,突然钻进唐辰耳中,惊的他差点跳起来。

  他完全没察觉这个老太监什么时候走到他身旁的,若不是大白天的,还以为见到鬼了。

  这个老太监的存在,太让唐辰惊悸不安了,面对他,就好似小学三年级面对班主任老师的感觉,惊悚而战栗。

  仅仅只是一个对视,便感到有些手足无措。

  忙拿出十二分的诚意陪笑道:

  “孟督公,您这话说的,我就是不将皇上的圣旨放在心上,也得将您的话记在脑子里……”

  话还没说完,孟忠低声呵斥一声道:

  “收起你的嬉皮笑脸,说的什么混账话。

  你也听见里面的声音了,福王调兵犯了朝廷大忌,即便皇上有心不追究,可也压不住朝野汹议。

  若此列一开,各地方藩王带兵进京将会乱套,届时大乱一起,第一个要砍的便是你的脑袋。”

  唐辰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脖子,别说还挺滑溜的,而且足够细,下刀的时候应该没什么阻碍,不至于砍到一半,出现卡刀的现象。

  孟忠脸色阴沉,懒得看他这个不着调的小动作,眼睛望着金銮殿,做着随时等候召唤策应的准备,嘴里絮絮叨叨地述说着宫里宫外的危险境况:

  “后宫中巴不得贵妃娘娘落难的人,不比朝堂上的人少。

  福王这么一次任性,将可能是灭顶之灾。

  经此一吓,贵妃娘娘已经卧床,根本想不出什么好法子。

  咱家也不与你废话,福王不能受罚,贵妃娘娘也没有退路。

  太子生母王恭妃便是前车之鉴。

  没了娘亲照拂,看如今太子处境便知,明明是东宫之主,你看宫里谁拿他当正经主子对待?

  福王若没了贵妃娘娘照拂,还不如太子境遇。

  福王殿下总说你脑子转的快,常有奇思妙想,说吧,有什么法子能让福王躲过这一劫,需要咱家怎么配合?”

  唐辰闻言笑道:“公公是关心则乱,哪有什么事能劳烦到您的。

  公公是殿下背后的定海神针,有您在,便没人动的了福王殿下,这点我懂。

  进宫前,我已经给了福王三道折子,自救的法子就在那三道折子中,不需要公公说什么,您也可以传话给贵妃娘娘,放宽了心,殿下万事胜意。”

  “三道奏折?一口气上三道奏折?”孟忠听到这么一个新奇的操作,不由心生好奇,这让他想起了话本中的三个锦囊妙计,传说当年诚意伯经常给太祖这么布置任务,每每都会起到关键作用,使得局势反转。

  小说里内容照进现实,即便见多识广的孟督公当下在外面也站不住了,“咱家去瞧瞧。”

  说完,撇下唐辰一个人在空地上吹西北风,弓着腰迈着碎步,快步登上玉阶。

  只是还未等到他走到汉白玉堂基上,便听金銮殿中传来传唤之声:

  “宣,江宁东城所总旗唐辰觐见。”

  孟忠怔了一下,猛地回头看向台下少年。

  恰在此时,西坠入山的夕阳,陡然穿破云层阻隔,射出一道金光,燃烧了整片天空。

  满天火烧云的天空下,一名少年拾级而上,步履矫健,神态自若,自带一股清风,吹进满是腐朽气息的金銮殿中。

  殿内宣名的前一刻,明良帝已经被满朝文武喧嚣怒喝声,搞的头昏脑胀。

  “陛下,福王行事恶劣,若外地藩王照此行事,京师将无宁日。”

  “陛下三思啊,福王行事无忌,非一朝一夕,若不加以严惩,其他皇子纷纷效仿怎么办?大乱将起啊。”

  “臣风闻前日福王堵门谩骂陈适梅大人,这,如此有失体统的行为,岂是皇子所为?”

  “臣听闻,福王如此荒唐行事,皆因那名叫唐辰的奸佞小人唆使,臣请斩了那个背弃祖宗的不孝子。”

  “臣附议,不孝便不忠,不忠不孝之人留之何用?”

  “来了,来了。”明良帝冷眼旁观,陛阶下叫嚣喧哗的众臣,一个个唾沫横飞,表现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