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卷后篇

兵,只要你养得起;

  用阳谋,挫败了世家大族的“同化”之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先除外患,再解内忧”是主人公对大汉情深的体现;

  “和平发展,保护人口”是主人公完成使命的基础;

  “组建内阁、君主立宪”是主人公保护刘氏血脉、用本土能人治国、推行良政的基本方略……

  董卓入京能以自己的残暴,压制得一应众臣噤若寒蝉,主人公同样以自己手握强军压制旧臣,强势掌控朝堂之上的话语权,同时速控大汉北方九州。

  主人公牢记了伟人的教导: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主人公还牢记了“发动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这一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

  好在从中平二年,到中平五年,历史给了主人公韬光养晦、埋头发展的时间。

  这也是主人公选择黄巾之乱刚刚平复便马上出手的根本原因。

  主人公需要几年的蛰伏期,闷头发展自身——毕竟东汉末年的青州因黄巾之乱的破坏,底子太薄了。

  否则,青州护民军也不可能一出而惊天下;

  否则,青州也不会在几年之间,就有了六百万人口;

  否则,青州也不会拥有了近亿亩田地(东西两汉田地最多时,也才八亿多亩);

  否则,青州以一州之力,根本不可能在不影响百姓生活质量的前提下,还能养数十万军队……

  然而,现实永远是现实。

  阳谋能应对阴谋,可也挡不住一杯毒水。

  主人公中毒而亡,瞬间让已经走上正轨的大汉地动山摇。

  有人为我出主意,说是能否让主人公来个二次穿越,再来个拨乱反正?

  这个主意很好,我采纳了,并向提出建议的朋友表示由衷的感谢!

  至于蔡成能否醒来,何时醒来,还请各位看官朋友往下看。

  然而,我个人认为,各位看官应该把目光聚焦在没有蔡成的那些岁月,看看本土那些大才,如荀彧和各位阁老,如张辽、于禁、赵云、张合、关羽、张飞这些东汉末年文才武将身上。

  看看他们如何在主人公为他们打下的基础上,尽情地发挥自己。

  主人公已经给他们留下了几道难题:

  第一个难题:开发东北黑土地,以及整个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晋中平原、关中平原等疆土内的粮仓。

  要知道,中华民族是在二十一世纪才实现一日三餐、餐餐管饱,所以,主人公穿越到东汉末年的第一项任务,便是大幅度增加粮食生产。

  第二个难题:治理黄土高原,治理黄河,一改“中游泥沙俱下、下游黄龙悬顶”的千年历史。

  而东汉末年,恰是治理黄土高原和黄河的最好历史时机。

  皆因那时黄土高原上农耕日趋减少、游牧日趋增多、植被开始恢复的初期。

  第三个难题:以煤代柴、保护树木。

  不要以为找到一两煤矿,就能够实现“以煤代柴”。按当时的劳动力数量、生产力水平和运输能力,要做到这一点,还是很难的。

  第四个难题:制服想要捣乱的世家大族。

  丞相和内阁成员,都出自皇室宗亲和世家大族,而推行大汉新制,初始时世家大族的利益受损还极大,这可是个超级难题。

  第五个难题:改变观念,农工商并重。

  谁都知道,改变观念有多难。

  第六个难题:应对灾难,消除外患。

  “小冰河期”的到来,东汉末年灾害频发,如何让刚刚收服的北方十数州能够安定下来?

  尽管东汉末年外患不严重,毕竟西羌、乌桓势弱,鲜卑还在发展中期,高句丽、扶余尚未完全成型,可只要有外患,都可能会让刚刚收服的大汉北方十数州瞬间分崩离析。

  第七个难题:抵御江东曹操、江南孙策、西南刘焉等的骚扰,甚至是侵入北方。

  为了增加难度,在江南荆州,可是又出现了一个“仙人弟子”,一个新的穿越者,桓佑。

  要知道,主人公为他们打下的基础,还是很薄弱的。

  除青冀幽并四州外,大汉北方其他州尚未完全掌控,而冀幽并三州的基础还很是微薄,长江(文中的“大江”)以北,还有江夏、南郡两处在刘表的掌控中,更何况北有鲜卑,西有西羌、东有曹操,南有桓佑、孙策、周瑜,西南有刘焉……

  这些全对中原虎视眈眈……

  所有这一切,决定于主人公中毒倒下后的三五年之中,也就是荀彧、荀攸、刘虞、王允等人,在未来三五年中,不仅要稳定大汉北方、防止甚至杜绝四面之患,还要应对内部的天灾人祸、新旧制度的更替、百姓的生存、环境的改善、观念的逐步转换……

  等待新内阁、新兵部的挑战,绝对是严峻的,一个不小心,就会崩盘。

  请各位看官拭目以待,看看没有蔡成的日子里,大汉北方的发展将会如何。

  他们会实现蔡成的“洛水之誓”吗?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