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徐州起兵(2)

  “成公子,你难道不担心京都发生震荡?”荀彧脸色都不好了。

  “嘿嘿嘿嘿……”蔡成一脸奸笑。

  看到所有阁老都对他怒目而视,他马上改成一脸严肃。

  “诸位阁老、诸公,大家难道忘了?现在我们手中有《汉报》呀。

  “这新一期《汉报》,恰好明日出刊。

  “我刚刚已经去了报社一趟,让他们把这一消息,包括京都的震惊,以及今日护民军便会前往徐州,且保证一月内平复叛乱,必生擒参与叛乱之贼首的消息,全部刊登于《汉报》头版。”

  “公子,你想玩什么?”贾琮问道。

  “大家勿忧,让我缓缓道来。”

  蔡成坐下,端起诸葛亮刚给他泡好的热茶,美滋滋地喝上一口,才开口道:

  “其实,我接到探报,也只是比诸位早了一个时辰的样子。

  “勿怪青州把六百里加急先送于我。目前,青州对朝廷局势了解不多,或许刚知有内阁,为图便捷,且我掌管护民军,故先送于我,图的是便捷。

  “按时间计,联军兵马到下邳也就数日,刚刚够他们休整。如果他们先返回治所接上家眷,最多刚刚抵达徐州,连休整都来不及。

  “可为何他们如此之急,便马上出兵青州?”

  蔡成的问题,也是大家均想知道的。

  就算他们均是兵分两路。一路返回治所接家眷,另一路加紧赶往徐州。

  这样一算,目前也是刚刚休整完毕。

  即便如此,九江的孔融、扬州的陈温,时间好像仍是不足。

  难道他们不等江东兵马,就急于起兵了吗?

  他们此时还不知道,陈温已私授扬州于曹氏,他带来京都的数千扬州兵马,也皆归曹操所辖。

  而孔融同样是先去徐州汇合,只是派了五百人返回九江郡接家小至徐州。

  目前,除温州数千兵马被曹操带去谯县,袁术、孙坚的兵马返回南阳外,其他兵马皆已聚于徐州下邳。

  可哪怕都到了徐州,总得休整一下,同时准备粮草补给,还要选出领军大将,各方将领也要相互熟悉一下吧?

  而现在六百里加急,从青州到京都,再快,只需要两天时间。

  也就是说,联军刚刚抵达徐州,顾不上师老兵疲,便要准备攻打青州了。

  徐州为何如此迫不及待?

  在大家的印象中,陶谦可是一个很稳重之人,不应该如此呀。

  蔡成再次发声提醒。“诸公,可别忘记,内阁要求各州刺史入京述职的诏令,包括三公九卿破五节后,写给陶谦的《劝降信》,加之朱儁老将军已把护民军的部署,尽皆宣扬了出去……”

  大家又愣了一下。

  这和徐州攻打青州有什么关系吗?

  不过,荀彧反应极快,脱口大叫道:“有人把护民军的部署通报给徐州了?”

  “哈哈哈哈——”蔡成爽朗大笑。

  “必是如此。虽然我未看《劝降信》,可我亦知,其信上必然会有护民军不日即将对徐州动手的说法。”

  蔡成又喝了口茶,悠悠说道:

  “徐州想化被动为主动,趁着护民军的各军主帅都聚集于京都之时,想打青州一个措手不及。”

  大家这才意识到,护民军的主要将领,甚至连管辖治安军的司棣将军厉志,目前都在京都。

  也就是说,目前各个方向的护民军,都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

  这可如何是好?

  过了明天,大汉才算是把年节过完。

  这时候,各州郡必然最为松弛。

  看来,真要被徐州联军打个猝不及防了。

  只有朱儁站起身,指着蔡成,嘴唇有点哆嗦,目光有些怨恨,咬着牙缓慢地吐出几个字。

  “你……你是有意让我得知护民军部署的?”

  蔡成起身,把朱儁扶回座位上,轻声说道:“非也。护民军的部署本就不保密,不怕别人得知。”

  然后蔡成看向堂上诸公。

  “诸公,其实老将军不宣扬护民军的部署,《汉报》上也会公开刊登。

  “陛下的旨意和内阁诏令本在破五节前后,便以抵达徐州。徐州刺史不马上动身入京述职,本就与反叛无异。

  “再加之徐州得知了护民军不日将主动攻伐徐州,那站在徐州的立场,该如何应对?

  “无论徐州是否公开举兵,护民军都会很快入徐州。

  “所以,在护民军将领齐聚京都之时,在年节未过完之时,岂不正是徐州起兵、打青州一个措手不及的最佳时机?

  “徐州不举兵,护民军不日即可开始主动攻伐;徐州提前举兵,或许还能利用青州猝不及防之下,取得先期战果。

  “而公布护民军的部署,以及召集众将来京都,可算是本公子的一道阳谋,就是想看看徐州是否被迫提前举兵。”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