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商路新策

带着来柳镇进货的行商都少了许多,市面冷清得很,我们的开的集市上,基本都是我们太福祥人自己人。”

  护卫统领韩束也补充道:“属下前几日巡视镇上铁匠铺,确实门可罗雀,远不如往年热闹。”

  众人七嘴八舌,描绘出一幅需求萎缩的萧条景象。这反常现象,让议事厅的气氛更加凝重。正当众人困惑沮丧之际,一个略显文弱却清晰的声音从角落传来:

  “东家,诸位管事,此情此景,焉知非福?或许……正是我太福祥的良机所在?”

  众人循声望去,说话者正是秦文的同窗,一直未受重用的王义。此刻他站起身,脸上带着读书人特有的沉静与思辨。

  “良机?生意冷清还是良机?王先生,莫不是说笑?”牛大性子直,忍不住质疑。

  秦文抬手止住牛大,眼中闪过一丝兴趣:“王义,细说你的‘良机’。”

  王义整了整衣襟,不疾不徐地开口:

  “东家容禀。柳镇之冷清,绝非孤例。放眼大梁,乃至周边,今春铁匠生意皆显颓势。何故?往年此时,北燕、蛮族各部为春耕备战,必大肆南下采购铁器农具,此为柳镇繁荣之源。如今,朝廷已经禁止北燕和蛮族人私自南下采购。”

  他环视众人,抛出核心观点:“彼之砒霜,吾之蜜糖!他们不来了,正给了我们一个天大的机会——走出去!”

  “走出去?”

  “正是!”王义语气坚定,“其一,柳镇乃至晋城周边,必有大量铁匠铺因生意惨淡而赋闲,生计艰难!我太福祥正可借此良机,以优厚工钱、稳定活计、乃至传艺授业为饵,广纳贤才!此乃解决人手短缺之捷径!”

  “其二,也是更关键的一点!”他目光看向秦文,“北燕、蛮族需求骤减,或因天灾,或因战备转向,但农具短缺之苦,其民间必然深重。朝廷不让他们不来,没说不让我们送过去?”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主动将铁器农具卖到敌国或潜在对手那里?

  王义仿佛看穿众人疑虑,继续分析:

  “诸位莫急。朝廷虽禁铁器贸易,然近年对农具之禁,已形同虚设,边关查验多流于形式。此其一也。其二,我太福祥所产新式农具,其效数倍于旧物!若辅以耕种新法一同售往彼处,必受追捧!其三,“他压低声音,带着一丝深意,“东家与黑鹰部落阿善公主有旧,与党项亦有贸易之实。此二处,岂非绝佳突破口?以商队为名,行互利之实!既可解我工坊积压之忧(未来产能提升后),又可赚取丰厚利润,更可结好外藩,此乃一举三得之商道新策!”

  王义一番话,如同在沉闷的议事厅中投下一块巨石,激起了千层浪!走出去,主动开拓外部市场。

  这个大胆的提议,瞬间点燃了所有人的思绪,也精准地击中了秦文心中那根名为”商业扩张”的弦。

  这王义的这些话确让秦文心中提起了警惕。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