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攻略荆州的战略会议

br />   若论兵力而言,我太平民团治下总兵力,也达到了十万人,与荆州不相上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但我护民军十万人,全部装备有铁顶竹制詹帽、全身的竹甲,

  除了刀盾兵以外,其余作战人员,全部配备胸前板甲。

  另外,我军的兵器,无论是远战、还是近战,都是极为锋锐的,

  后勤保障、军官配置、士兵素质,我军都远远优于荆州兵。

  特别是,我军有一支5000人的车骑营,若在野外进行浪战,可轻松击败2万人的荆州步兵……”

  龚元说的很细致,基本上从兵力、武器装备、后勤保障等方面,把护民军的优势,仔仔细细地向在场的高层人员介绍一遍。

  随后,就再次轮到杨平唱独角戏了。

  杨平站起身来,对在信心满满的张辽等人朗声说道:

  “诸位,此战,我们打的是灭国之战,其目的,就是要消灭整个荆州的抵抗力量,占据整个荆州。

  下面,就是本都督为占领荆州,制定的总体战略规划。”

  说到这里,杨平稍微停顿了一下,在场的众人,纷纷拿起了杨平给他们准备的笔记本以及铅笔,准备做记录了。

  杨平也没有看地图,而是凭借自己超强的记忆力,缓缓说道:

  “目前襄阳附近,约有刘表的部队3.5万人。

  根据本都督的推测,此时的张济所部,应该已经抵达穰县附近。

  在这里,本都督给你们下一个定论:张济所部,定然会在穰县附近顿足不前,更有甚者,张济有可能会死在穰县附近(这当然是杨平根据历史书上的记载,得出的情报)。”

  杨平也不理会在座中高层的惊讶目光,继续说道:

  “有张济这万余西凉兵作为开局,此时,刘表肯定已经集结了襄阳附近能够调动的兵力。

  而本都督制定的战略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不以攻城略地为目标,而是以歼灭刘表有生主力,为战略目的。

  在我们得到张济所部的求援之后,会派遣一支精兵,以快速穿插的作战方式,抵达穰县附近。

  再具体一些,就是在湍河附近,我们尽量要把刘表的目光吸引到这里,摆出在湍河附近与刘表决战的态势。

  而且,我们要出动,让刘表感觉我们能达到的兵力极限。

  所以,在湍河附近,我们护民军至少要集结4万人的步兵部队,

  会同张济所部近万人,5万大军压境。

  迫使刘表抽调江夏、南郡、长沙的兵力前来支援。

  等我们将刘表的目光,全部吸引到南阳郡的西部湍河附近时,再出动奇兵。

  我们的水军部队,会秘密地通过陆地转运的方式,把200艘蜈蚣船,运到南阳郡西南部的唐河上。

  在合适的时机,顺着唐河西进,一举覆灭刘表在襄阳的水军,占领襄阳城,

  切断刘表大军向南撤过汉江的通道,完成对荆州军主力的战略包围。

  随后,我们将刘表的主力,围歼于湍河与白河之间的三角地带。

  此战过后,据本都督的推测,荆州的十万兵马,我们水军将吃掉它1万多精锐,步兵将吃掉他6万多精锐。

  随后,就是诸位带兵南下,一路平推的时刻了!”

  杨平的这个战略,是和张辽、何仪一起制定的,并且是杨平坚决推荐的。

  在张辽、何仪看来:应该以我军目前的优势兵力,一举南下,水陆并进,歼灭刘表在南阳郡的3.5万兵力,

  然后再分兵两路,一路向东南拿下江夏郡,

  一路直接向南拿下南郡、武陵郡、长沙郡、桂阳郡、零陵郡等。

  杨平也知道这个方案是最稳妥的,但他时间不多——他要在3年内完成平推三国的任务,

  就必须尽最大可能的节省时间,所以,才制定这个吸引刘表主力到南阳地区,利用南阳平原,地形有利于车骑部队大规模作战的优势,

  以及南阳和汝南比邻的优势,保证后勤补给,在此一举歼灭荆州的主力部队。

  随后,就是刚刚杨平所说的南下一路平推了,尽最大可能的节省时间。

  不过,杨平这个战略,最终也得到了张辽、何仪二人的肯定。

  原因很简单,如果执行杨平这个策略,能将护民军严整的纪律、整齐的军阵优势发挥到极致,

  同时,也确如杨平所说,能减短后勤补给线。

  而且,张辽也不认为刘表的荆州兵,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能够战胜护民军。

  所以,当杨平宣布,在南阳郡歼灭刘表主力的战略构想以后,在场的高级领导人没有一个反对的。

  就连诸葛亮和鲁肃二人,也感觉这个战略非常合适——太平民团的家底不太厚实,如果拼消耗,根本就拼不过荆州。

  这样毕其功于一役,歼灭敌方主力的战略,确实合适。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