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中原大混战开启
肉了,小一点的鱼虾贝类,全部被拿出来晒干,然后用大磨盘碾成粉末和这些虫粉一起混合。
于是现在,杨平看到的这种冲水以后,黏黏糊糊跟鼻涕一样的黄色糊糊,味道极差,但却堪称大补中的大补!
在询问产量后,石臼表示:"如果以6万人每天一两(50克),日产就需要6000斤。
现在倒是勉强能做到了,以后,随着天气变暖,昆虫会更多,以后的产量会更大。"
不过,在杨平说能不能改变一下味道时,
石臼双眼一瞪:"都督,此等上天之法制作的药膳(这是杨平的说辞),确实能强身健体,属下这喝了两个多月,不仅‘雀蒙眼’没了,您看我这蹭蹭蹭长的肉,抡大锤都更有劲了,还奢求什么味道?!"
杨平只能再次交代石臼,千万不要把虫粉是用什么做的传出去,他害怕士兵们会有抵触心理,毕竟这玩意儿味道实在太差,但却真是好东西——
比如说杨平,他的早餐就必须冲上一两(50g)的虫粉,再吃上几个用苜蓿草和荠菜混合包成的包子(苜蓿草和荠菜富含大量的维生素A,也是用来治夜盲症的)。
作为太平民团的最高领导者,杨平当然是有特殊优待的,因此他每天都能吃到肉。
所以这两个半月来,他的体重一直在蹭蹭蹭的往上涨,而且处于14岁的青春期,这具身体也有庞大的骨架,只是以前吃了上顿没下顿,营养跟不上,这才显得瘦弱。
至于身高,汉朝成年男人的平均身高大概在一米六五左右,这两个多月营养跟上了,杨平感觉自己的身高也长高了那么一点。
更重要的是,他穿越来时,这具身体的夜盲症已经被他给治好了。
3月18日晚上,杨平在宜春镇的原县衙内召开了生产会议,对下一阶段的生产任务下达了指示。
随后,杨平又化身成了无所不能的大师,给百余名所谓的骨干工匠一一解答了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并给出指导意见。
总之,在这些工匠们如看神人般的眼神中,这一晚,杨平终于睡了个好觉。
在杨平睡好觉的时候,向东几百里外的寿春,袁术正在调兵遣将。
经过5天的行进,桥蕤终于带着1000多残兵败将回到了寿春城,在傍晚时分,见到了外出打猎而归的袁术。
桥蕤当即便跪地请罪,言说自己轻敌,被张辽率领全甲精锐打了埋伏,丢了平舆县城。
在袁术问及上蔡县是怎么丢的时候,桥蕤只能摇摇头表示自己不知道。
但没过多长时间,在上蔡城被杨平放还的雷薄家眷,派遣一名亲兵向寿春而来,此时也刚好赶到。
在听闻上蔡城是遭到万余黄巾精锐(黄巾贼寇)攻击,最后更是被所谓的天罚轰开了城门才丢的。
特别是那位亲兵说道,自家主将曾两次向平舆县桥将军求援,但桥将军不知何故却迟迟不发援兵。
这下子,袁术是又惊又怒,惊的是,虽然半个月前曹阿瞒派遣的使者程昱,已经言说杨平会妖法,能使役天雷,但他只当曹阿瞒被杨平打得大败,脸上挂不住就编了这么一个鬼神的故事。
而此时听闻自己的部下,也遭到了天雷攻击,那是极为惊惧的,因为袁术这人很信奉方士之言。
袁术怒的是,桥蕤发兵救援上蔡城,竟如此怠慢!
袁术决定群策群力商议对策,于是召集在寿春的诸将,以及自己手下最为倚重的谋士韩胤前来。
袁术喜奢华,所以寿春的袁府内烛火通明。
来到府上的谋士、将领在听闻雷薄亲兵讲述上蔡城是怎么丢的,以及桥蕤仔细诉说了自己被张辽伏击的景家祖坟之战。
但桥蕤却没有说自己被张辽俘虏,只说自己力战突围,回到平舆县后知道守不住,就带着精锐东返。
众将听完皆沉默不语,倒是与桥蕤关系极为紧张的大将张勋,开口说道:"主公,末将以为上蔡与平舆县这场战斗,乃张辽、张文远使得围魏救赵之计(三国时代的人没有围点打援这个概念)。
所以派万余精锐围攻上蔡者,乃为图平舆县桥将军也。
此战桥将军兵败,非战之过,乃是智谋不足也。
还请主公看在桥将军忠心耿耿的份上,饶恕他这一次。"
张勋虽然在为桥蕤求情,但却暗戳戳地讥讽桥蕤智谋不足——这就是袁术手下众将的常态,多多少少都有些不和。
其他将领听了,也纷纷附和道:"桥将军虽智谋不足,然忠心可嘉,请主公饶恕。"
袁术一听,本来还想重罚桥蕤,但转念一想,如果自己重罚桥蕤,岂不就成了众将所说的智谋不足嘛,于是就冷哼一声:"且恕了尔丧师失地之罪,允尔戴罪立功。"
桥蕤赶紧行礼道谢。
袁术问身旁的谋士韩胤:"韩胤(找不到他的字),汝以为,吾等该如何行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韩胤躬身说道:"半月前,兖州刺史曹操曾派程昱来寿春。
其一者,为表奏刘辟为汝南郡太守,使汝南郡各部黄巾贼自相残杀,最后我等坐收渔翁之利。
然,从桥将军所言来看,汝南郡此时恐已归太平民团杨平所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