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张辽的伏击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各部队进入伏击点后,也就两刻钟时间,身后的土岗上,就传来了一阵特殊的鸟叫声。
这是在土岗上担任观察哨的军刺小队发来的通报,意味着桥蕤的大军已经进入目视范围。
果然,一刻钟后,埋伏在土沟内的刘处和张河,就看到从前方土梁拐角处出现的大军。
桥蕤的大军确实如张辽所料,在渡河时极为小心,甚至还派出了一部500人当做前锋。
但是过了汝河桥以后,桥蕤就将3500大军集结在一起,列出了长达3里地的行军队伍,开始以急行军的方式,快速向前推进。
因为打死桥蕤他也想不到,可能会有的埋伏部队,会埋伏在自己的家门口!
3月中旬的天气,正是温度适宜、阳光明媚。
吹着和煦的春风,骑在马上的桥蕤有了一丝春游的感觉,看着在原野上忙碌的农人,桥蕤更是放下了心中那仅存的警惕。
在他的行军规划中,今日中午,大军会在汝河北岸30里外的景家坞堡进行休整,当过了太阳最毒的时候,再向前行进30里,于傍晚扎营。
这样,在明日傍晚,大军就能抵达60里外的上蔡城了。
所以,当乔蕊大军的前锋,走到那片墓地前(墓地是景家的祖坟)时,就知道离休息点不远了。
于是,本来略有疲惫的前锋500人,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带动着这支本来已经是队形涣散的行军队伍更加混乱了。
"老根,你说前面怎么加快脚步了?"
老根撇撇嘴:"还能怎么着?快到休息的地方了呗。"
"老茂,我怎么感觉不对劲呀?地面怎么有点震呢?"
桥蕤大军最后一排的几名士兵,说话间转过头去,只见后方不到一里地官道上,两辆并排的战车已经提起了速度,
而在官道外,是遮天蔽日的骑兵(张辽为了壮大声势,骑兵骑着的战马不说,还让自己的备马托上树枝一通前进,造成了尘烟滚滚、势如奔雷的效果)。
"敌袭啊!敌袭啊!"老根和老茂发出凄厉的呼喊,扔掉手中的武器,迅速开始向队伍前方跑去——这两位可不想给队友当垫背的。
随着老根和老茂的呼喊,骑兵和战车逐渐提到全速,地面的震动以及轰隆的马蹄声,使得桥蕤后军的一个校尉部500余人,瞬间崩溃,争先恐后地往前跑去。
即便是校尉牛正奋力约束部下,但那遮天蔽日的烟尘、以及势不可挡的战车,却越来越近,
最后,就连牛正都丢掉了头盔,边走边用小刀割开自己甲胄上的牛皮绳,真真的丢盔弃甲向前逃!
在队伍中间的桥蕤,听到后边的骚动转过头来。
因为他是坐在马上,所谓站得高看得远,就看到身后不到两里地,出现了一支战车和骑兵混编的队伍。
透过烟尘,能若隐若现地发现后边的步兵。
自己这是被埋伏了?!但是埋伏从来都是打中间的,什么时候从尾部开始打了?!
不愧是准一流武将,仅仅失神一瞬间,桥蕤就转过头来扫视左右两侧——都是平坦的原野,最近的土梁距离还有七八里。
只是稍微疑惑了一瞬间,桥蕤就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敌人正是利用兵家的常规操作(埋伏起来打行军队伍中间)的错觉,从后部用骑兵进行掩杀!
一旦正在行进的人,得知敌人从后方杀过来,瞬间就会慌乱,即便不慌乱,想要掉头列阵迎敌也是极为困难的。
桥蕤知道自己碰见高手了,也迅速做出了反应:
号角就呜呜的响起……
桥蕤身边的亲卫,迅速骑马向前通知道:"敌人从后方而来,尔等勿要惊慌,迅速列阵向后迎敌!"
在桥蕤前面的3个校尉部约1500余人,听到统帅命令,迅速在各自的校尉带领下走下官道,开始列成密集的方阵,准备迎接骑兵的冲击。
而桥蕤身后的4个校尉部约2000人,桥蕤能控制的,就是自己身边的一个校尉部500人,让他们当道列阵,为后部1500人争取时间。
两里地的距离,骑兵全力冲锋也就三四分钟时间。
当刘处的马刀划过老根的脖子时,老根这才发现两条腿是跑不过四条腿的。
在原野上向前追赶部队的溃兵,瞬间就被从两侧冲过来的骑兵进行无情的踩踏——步兵即便是全副武装,正面迎战骑兵那都是生机渺茫,更不用说把后背让给骑兵,那简直是在找死!
骑兵甚至都不需要挥动武器,仅凭人和战马将近千斤的重量,以及每秒钟超过十米的冲刺速度,就足以将成年人撞得骨折筋断!
两侧骑兵过后,原野上满是鲜红的斑斓!
如果说在冷兵器时代,骑兵的冲锋对步兵来说是屠杀,
那么,全速冲开的战车,对步兵那就是实实在在的碾压了!
张河指挥的战车走在第一排,在50步距离的时候,便朝着官道上密集的队伍,射出了一支有小长矛号称的双弓床弩弩箭。
小主,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