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版梁大战之稳住阵脚
地上涨。
甚至,行军队伍中准备逃跑的士兵,在吃下饼干后(逃跑更得补充体力),立马感觉血脉贲张!
双目渐红(铅、汞中毒)的护民军团士兵们,再也不感到惧怕,反而自信心爆棚地准备好好地教训一下眼前的袭击者!
于是,除了靠近版梁土丘的近卫旅反应时间太短,大量士兵在没有队形的情况下与曹军接战(第一团、第二团基本上就是瞬间都被曹军淹没)。
第三团与第四团士兵们吃下饼干以后,在兴奋剂的透支作用下,确实悍勇,抵挡了曹军几分钟时间。
而列成阵势的第五团,以及近卫旅旅属部队,则直接将曹军前锋抵挡在自己的阵前,曹军只能绕过他们的防线,再来攻击后边百步远的杨平中军。
曹军的突袭战开始后1分钟内,杨平的指挥战车上,那凄厉的铜号声就一直没停。
他不仅是在向受到突袭的士兵们告知,要赶紧吃下超能饼干,
也是在告诉士兵们:你们的统帅已经有了应对之法,不要慌乱。
大军遭遇埋伏,无论任何情况下,只要有统一的指挥,主帅能够做出正确的反应、并下出指令,就绝对能够影响战争的走势。
1分钟凄厉的铜号声停下后,杨平战车上的长长的牛角号就再次响起:
"呜——呜——呜——"
一声一声的短促号角,
"咚——咚——咚——"
一声一声的战鼓声音。
这是在提醒前边代号为“一”的近卫旅听从命令。
3次鼓号后,
"咚咚咚咚咚咚……"激昂的战鼓响起,那是在通知,近卫旅的军官与士兵们自行迎战曹军。
用鼓、号通知完近卫旅后,杨平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反应过来,但这已经不是他操心的事儿了,听天由命吧!
随后,杨平指挥战车上的传令兵,迅速挥动两面长度一丈的红、蓝两色信号旗。
旗兵站在高高的车架上发出的命令,让在教导旅第二团后的旅长何冬,看得一清二楚。
同时,也让在最后边压阵的第一师副师长黄正也看得一清二楚。
杨平的命令是:教导旅以中军为中心,列成半圆形偃月阵,准备迎敌!你们有一刻钟时间准备,务必将阵型列成标准的作战阵型。
随后,教导旅各团传令兵手拿的号角,开始两声两声地回应,表示收到指令。
为什么是半圆形偃月阵?
因为杨平军,现在的行军队伍与版梁土丘形成的是 "一↑" 这个形状。
横着的是长度两里多、高度大概也就十来米的版梁土丘,带箭头的就是杨平大军行进的方向,行军队列长度近三里。
版梁土丘是东西走向,而杨平的行军队列原计划要从版梁土丘的最东边北上。
曹军伏击时,杨平的行军队列最前方,已经距离横着的版梁土丘东头,不到半里地了。
曹军攻击的方向,就是从横着的板梁向东南方向,攻击由南向北而去的杨平行军队列。
杨平命教导旅列成半圆形的偃月阵,其作用就是,尽量以他中军12辆战车为最坚固的支撑点,将混乱的曹军分裂到两侧的兵锋弧线上,
最大范围发挥自己中军携带的60部三弓床弩以及60部投石机的威力(近卫旅与教导旅的床弩和投石机都集中在中军部位,方便行军)。
发布完命令后,整个中军和教导旅就迅速地动了起来。
在各级军官的指挥下,慌乱而有序地将板车上的三弓床弩组装起来,这个动作在平时训练中,连五分钟都不需要,但是在混乱的场景中却足足用了十分钟,投石机是也一样。
忙乱了十多分钟,整个中军,形成了以12辆双马、双轮战车为“圆顶”,教导第一团列成10个中队阵列,守在战车后边,杨平的指挥战车以及两个大队的精锐卫队在其后方。
战车阵的后方,是60部三弓床弩分列于杨平指挥车左右,列成三排。
在弩阵两侧,则是第二、三、四、五,四个团,连成稍带圆弧的防线。
在弩阵后边,60部投石机列成两排,被四个团的步兵守在半圆形中间。
在投石机的后边,由副师长黄正带领教导旅的旅部,负责防守后路,同时,黄正这位刚刚卸任近卫旅长没几天的老长官,还要负责收拢近卫旅的残兵。
在整个中军、以及教导旅士兵近3000人慌乱的列阵时,杨平就站在战车上看着他们。
不是杨平不关注前方的战局,而是他这个初临战阵的菜鸟,如果扭头看到向正前方曹军对自己士兵的屠杀,
这种场景,估计能击溃他那不算太坚强的心!还不如眼不见为净。
所以,杨平就看着后边的士兵们列阵——如果教导旅和中军能列阵完毕,他就能取胜;
如果列阵完成不了,那即便是他眼睁睁看着前面的战斗也无济于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于是,杨平在发布完命令以后,就直直地站在他的指挥战车上,面向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