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计件制度

  厂里的伙食改革刚刚让人心气提了几分,新一轮的制度改革又提上了台面。

  这天中午,工人们三三两两围坐在食堂边的水泥台阶上,一边扒饭一边聊着最近的事。热菜刚上,油香扑鼻,王哥夹起一筷子炒青椒,回头对李向东说:“你说老白他们,干活利索不偷懒,白班顶夜班,一个人能顶俩人干,工资却跟新来的差不多,他们心里能没点想法?”

  李向东端着饭盒坐在他旁边,没说话,只是抬眼看着对面干饭的老谢。那家伙嘴里塞着咸蛋,还在嘀咕:“这两天小许干得太猛,弄得我们班都像在卷。”

  “不是卷,是人家真干得快、干得好。”王哥放下筷子,语气带着点无奈,“你让他们天天对着产能数字干,没个盼头,谁都得泄气。”

  李向东点了点头。他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

  晚上九点,办公室里。

  李向东和罗燕对着几张工资条样本算了一个多小时。桌上是统计的三天生产数据、人工成本曲线、次品率对照表。

  “其实这个问题,你一周前就让我留意了。”罗燕推了推眼镜,“我这几天也让人偷偷摸了底。咱们现在人均日产量大概180个壳,但浮动差距很大。快的能干到三百,慢的撑死一百四。”

  “那就是最好的拿不到最公平的。”李向东语气很淡,但眼神却越来越坚定。

  “咱们不是在请一帮打卡上班的,是干活吃饭的。”他将一张记录表折了一半,“工资不该是一碗水端平,而应该一分钱一分货。”

  他站起身,在白板上写下四个大字——“计件制试行”。

  “按件发工资?你可知道这在厂里会炸?”王哥皱眉。

  “所以我们不是直接按件,而是加上‘质量系数’。”罗燕接话,“每模出几件,品控合格才记分,不良就减,甚至清零。”

  “试行三天。谁觉得不公,可以提意见,咱们修订。但试行不等于放水。”李向东站在白板前,语气平稳,“咱们要做厂,就得慢慢把这摊子做出规矩。”

  ……

  计件制度的正式公告是在一次全员例会上公布的。那天中午,李向东站在临时搭起的简易讲台上,身后白板上写着大字:“三天试行,质量优先。”

  “从今天开始,每个人手里的活都能换成实打实的票子。干得好,不止当天拿得多,年底还有额外奖励。”

  台下有哄笑,有人低声议论。

  “是不是要我们都拼命赶活?”

  “质量不过关可是一票否决,别高兴太早。”

  李向东压下手掌,语气沉稳:“别怕变化,我们不会逼人,也不会偏人,干多少、算多少,公平。”

  这一句话,让不少原本持观望态度的老工都闭了嘴。

  计件制实施第一天。

  车间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老冯坐在模位旁边,一边压壳一边小声说:“这不是逼人加班吗?以前一天八小时,现在是不是想让咱十二小时不停?”

  “可不是。”老谢也撇撇嘴,“我干了十几年,从没见哪个厂真把工人当股东似的使唤。”

  但另一边,小许和新来的两位年轻人干得飞快,一边打模一边记着数据,精气神十足。

  “嘿,小许,你今儿干了几模?”

  “现在是下午两点,已经二十七模了。”

  “靠,我上午才十模……”

  第二天下午,罗燕推门而入,把三张传真单拍在李向东桌上。

  “张哥那边追加了两百,桂林小陈也要第二批——不过他那边结算又压了两天。”她边说边坐下,“还有佛山那边仓库来电,说能吃掉这周出产的九成。”

  李向东眉头略松,提笔在白板上写下三个客户名字后,问:“回款节奏呢?”

  “张哥还是周末结清,佛山先对账、月底打款。桂林那边新客户,说得好听,但……得再催。”

  李向东点头:“加快出货节奏,能出的尽快出。但每批货都记账,特别是回款周期,标清楚。”

  “你这是要干到全厂日供千套?”王哥拎着茶壶走进来,笑着打趣,“你知道干活是翻倍,用料、人工、仓储也都是翻倍的事儿。”

  李向东没笑,只在白板角落划了一个大大的“¥”。

  “账我清楚——现在不是拼利润,是拼活着。”他说,“但得让客户看见咱们能保质保量供货,才有资格谈下一个单。”

  王哥默默点头,一句话没说。

  第一名是小许,日产304件,质检合格率99.2%。按照目前产能预估,他本月计件工资可能突破320元,远超厂里平均线。

  后面几位也都超过200元,而老冯、老谢的名字被贴在下方的“待跟进名单”上。

  整个车间一下子安静了。

  午饭时,王哥一边扒饭一边说:“你看老冯,今天干活都比以前快了。”

  李向东笑了笑:“该让他们知道,这厂是分得清好赖的。”

  第三天下午。

  老谢靠在模具边上,忽然叫住小许:“那边的扣模位,怎么才压得那么顺?”

  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