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把别人玩剩下的卖出新高度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透,李向东就醒了。

  屋外还有些凉意,院墙边的母鸡刚“咯咯”叫了两声,他已经起身,拿出昨晚装好的一袋货,在炕沿一件件重新检查——

  耳机线、电池、钥匙扣收音机、电珠灯、发电手电筒,还有那几盒迷你药盒与备用灯泡,全按他昨晚思考的“组合方案”一一分好。

  每一组都用旧报纸包着,外头贴上他手写的小纸条:“送礼精选”、“农村实用套装”、“停电应急搭配”……黑墨笔写得歪歪斜斜,但一看就是用心的。

  最后他又把耳机线头理顺,用塑料袋包了几份备用电池,把收音机用干净毛巾擦了擦,确认开关灵敏、调台顺滑,才轻轻吐出一口气。

  “今天得开门红。”他喃喃一句,嘴角缓缓露出笑意。

  七点半不到,李向东就已经推着车赶到了镇上三岔口的市场。

  那块老位置被清晨第一缕阳光照着,地砖还带着夜露的湿意。他眼明脚快,抢下位子,一把布铺开,货物按组摊开:耳机线配电池、钥匙扣收音机放中间、药盒贴着“老年人常用”、手电筒靠角落搭着说明书。

  摊位摆好了,他又拿出一张瓦楞纸板,写了四个大字——

  “实用套装”,下面是:“当天可试用,不好不收钱!”

  不远处,有几个老摊贩早就在注意他。

  “他又来了。”“今天带标签的?”“瞧他那套装,倒像卖礼品的了。”有人嘴上嘀咕,眼里却透着几分警惕。

  李向东却不理这些。他站在摊前,一边调整布置,一边高声吆喝:

  “收音机线一块五,配电池一套三块九,打包送袋子回家直接用!”

  “手电筒捏一下就亮,不用电池,八毛一个,停电照明好用得很!”

  “药盒一毛五,老人吃药再不用翻抽屉啦!”

  他边喊边演示,把钥匙扣收音机放到显眼位置,连上耳机线,现场调台——“……今天的天气预报是……”广播声干净响亮,立刻吸引一圈人围过来。

  “你这耳机线真能用?我家那个杂音特别大。”

  “试试!”他把老大爷带的收音机拿过来,当场接上线,轻轻一拨,声音立马清晰。周围几人齐声惊讶,几个原本只路过的也停下脚步,开始翻看他的货。

  “这个搭配好!”

  “这灯比我家那个还亮!”

  “那小盒子干啥的?”

  “装药片的,我妈腿疼吃药多,这个正合适!”

  一个老头当场掏钱,说:“小伙子,你这比我上次在供销社买的强!”

  李向东笑着把多的退回去:“一块五,这是找给您的钱收好。”

  摊前人越聚越多,他干脆推出一项“现场演示送赠品”的招数——买收音机套装送备用电池、送说明卡,亲手装袋打包,甚至教人如何调频,不给顾客半点犹豫机会。

  一传十,十传百,摊位前围的人越来越多。

  李向东还早早准备了一份“演示优惠”:只要买了收音机搭配套餐,送一个备用电池和一个塑料收纳袋,当场演示、当场打包,直接递到顾客手里,连个拒绝的机会都不给。

  “这孩子有想法啊!”

  “人家这货咋卖得这么利索?”

  “同样是卖耳机线的,人家还带说明书!”

  那些原本冷眼旁观的老摊贩,表情一个比一个微妙,有人干脆把自己的摊推过去几米,硬想蹭点客流。

  李向东却稳得很,嘴上还笑着:“一块五一条不讲价,但能试听,保收台,回头还送一张小卡片教你怎么调频,谁家收音机调不明白,来找我——包会。”

  “……你这是谁教的?”

  “没人教,我就想法子而已。”李向东抬了抬下巴,语气平静。

  ——货是一样的,人不一样,结果就不一样。

  对面一个老摊贩啧了一声:“这小脑瓜子,活泛。”

  可嘴上这么说,手里却已经悄悄捡起一张纸箱皮,学着写了“今日特价”四个字。

  这一整天,他几乎没坐下过,忙着搭配、打包、解释、演示,一套一套地卖,眼看着货袋越来越轻,口袋越来越鼓。

  到傍晚收摊时,他悄悄算了下,光是今天的净利润就超过四十块。

  这是他摆摊以来卖得最好的一天。

  比起老陈头那边断货、被人打压时的压抑感,如今的李向东,站在摊位后头,看着落日把市场尽头染成金黄,心里只剩下一句话:

  “同样的货,我能卖得比你贵,还让你心服口服。”

  收摊时,旁边几个摊主不再像前几天那样冷眼旁观,而是主动帮他一块收东西,还有人凑近悄声道:“你明儿还来不?你要不来我就去你那批货点拿点。”

  李向东只是笑了笑,没答。

  但他心里知道,今天这步棋,算是走对了。

  但也清楚:耳机线、收音机这一套组合再好,迟早也会被模仿。他得提前琢磨下一个“搭配爆点”。

  县城那边他还记得几个新东西没拿全,那种会发热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